被中央赋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定位的福建,对接“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已经基本成形。具体项目方面,福建将加快通陆达海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吉永泉铁路、福厦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4月14日《人民铁道网》)

随着今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文件出台,“一带一路”建设已从一种战略设想变为规划中即将付诸实施的实际行动。

据了解,按“一带一路”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设想,全国各省份都要制定对接“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各地方案要在今年9月完成与国家规划的衔接,最晚10月必须完成。有了明确的时间表,这就在无形中给了各地拿出实施方案的迫切压力。

而在这份“一带一路”战略的纲领性中,新疆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福建则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这样,福建就历史性的成为国家战略规划的核心所在。而福建方面对此做出的回答就是加快通陆达海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吉永泉铁路、福厦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铁路再一次不出意外的成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官。

其实纵观我国沿海地区,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和自身影响力都处于落后位置,这里面有长时间大陆与台湾的政治敌视因素存在。但客观的说,作为经济发展首要条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福建的确也比较落后。

且不说广东、江苏,上海等传统经济发达地区已具有发达的交通体系,就是同属沿海的广西境内如今的高速铁路建设也比福建要强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福建经济落后的一部分原因。在当今国内许多省会城市都已成为高铁枢纽的情形下,为弥补福建地理位置的先天不足,抓紧修建连接福建省会福州和省内特区厦门的高铁,促进福建经济整体的做大做强就成为刻不容缓的基础设施建设。

好在,福建方面对此已有清醒的认识。连接江西吉安至福建泉州的吉永泉铁路将使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突显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功能扩大化、海洋战略内陆化、海西规划具体化。

此外伴随着合福高铁的开通在即,福州到武夷山,将从如今最短的4小时19分车程,缩短到1个小时以内,使武夷山成为名副其实的“福州后花园”。这也将极大的促进福建旅游产业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可以预见,有铁路稳固的交通运输作支撑,加之福建自身海上贸易的传统优势,作为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福建,定然会有让人无比期待的出彩表现。(李永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