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由海口开往上海南的K512次跨海列车,因天气原因晚点,误了车上一位广州籍男乘客李某的饭局,李某要求列车“免费午餐”被拒后,在车内拍桌子,砸盆子,辱骂列车乘务员,被衡阳铁路警方按规定对周某进行批评教育,并依法处罚200元罚金。

这是旅客维权意识的觉醒?还是列车上演的又一例闹剧?这不禁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纵观近两年来,旅客在列车上撒泼,乘务员被辱骂,甚至殴打,列车秩序被扰乱的事层出不穷。到底应该诟病国民素质的问题,还是国家、企业相关制度该完善的问题。

    针对公共场所下的秩序管理,我国有《治安管理处罚法》、《合同法》等等。铁路2014年也颁布了《铁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既然已创造出了协调个人与社会的规范体系。为何还会造成今天的局面?众多的撒泼行为背后,究竟谁之过?

   在一定程度上,是铁路企业对自己属下的服务群体保护意识不够引起的。铁路的服务不断地秉承着“旅客是上帝”的理念,却忽略了有些“上帝”对服务者的轻视,甚至是肆无忌惮。 在列车一些突发事件中,如天气原因造成的晚点,旅客自身原因造成的伤害等,愤怒的旅客,往往只会拿乘务员泄愤,朝弱者示威。这时,列车的应对就是软弱而无措的。 因为,铁路实行“投诉必追究”的内部条例。“我投诉你”这四个字是铁路工作人员无法承受的重。

  于是,在旅客素质不高,国人心理扭曲的不争现实下,有的旅客,一旦要求被拒,就会恶语相向,极尽侮辱谩骂之能事。若列车不低眉顺眼,那就会拳脚相加,殴打乘务员。甚至,还有殴打者的经典语录“打的就是你列车员。”令人齿冷的是,事后,还会有如潮的言论,把企业与个人放在强势和弱势的对立面上,深化社会对旅客个体的同情心理,一味地对企业苛责甚至谩骂。痛批“铁老大”那卑微的“霸道”。

    无数次的被辱甚至血的教训,铁路的服务群体逐渐形成了一个只能意会,不好言说的共识。绝不拿自己的工作开玩笑,绝不“任性”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因为事后的经济成本太大,时间成本耗费太多。碰上旅客违章,遇见“嚣张哥”,好言相劝,有知情达理的,是工作人员的运气。见对方凌厉,蛮横,无法沟通的,就能躲则躲,赶紧撤退。如无法脱身的,就自认倒霉了。

   庆幸的是,为维护大多数旅客的利益,营造列车安定的公共秩序,铁路开始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制度来应对撒泼的行为了。这是一个可贵的转变,希望不久的将来,高速发展的铁路,能有高速发展的机制和思维来应对现有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