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亚洲博鳌论坛上,外交部部长王毅曾透漏说:“中泰已经签署了高铁合作协议,中老铁路正在加紧推进,中国也愿意积极地参与新马高铁的竞标。”
纵观近几年中国高铁的成长里程,让国人不禁感慨,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到优,不仅仅是改变着国人的出行方式,改善着出行感受,更是向国人和世界展示着中国制造的巨大吸引力和引领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目前的中国高铁拥有着全世界最长的运用和在建线路,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超过了1.6万公里,高铁路网基本架构已经建成。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运营总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一半以上。
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是非常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更是中国高铁的一张名片注释。这一切都得益于广大交通产业部门的巨大科技投入研发,在铁路科研人员的刻苦努力下,中国高铁装备上了“中国芯”,诸多关键控制技术和元器件、零配件都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毫不夸张的说,机车车辆质量和运行安全速度都处于世界前列。
中国高铁的傲人发展势头,特别是安全的运行和速度的优势也吸引着国外的注意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不失时机的多次在外交场合推介中国铁路和高铁,在2015博鳌论坛上,诸多国外元首和友人还乘坐了环岛高铁,感受着中国高铁的速度和舒适,对中国高铁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将中国制造,中国装备推向世界,扩大市场。国内高铁建设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境外铁路,特别是高铁项目的竞标,修建,靠着中国高铁自身的诸多优势,多个项目在境外开花结果,让中国高铁的知名度得到快速提升,速度与知名度实现了同频共振。
成绩代表过去,以中国高铁为首的中国装备制造业要真正的走出国门、站稳海外市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期待着在“发展速度”和“产品知名度”上的齐头并进,收获更多丰硕果实,让民族产业傲然屹立于世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