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被称为中国高铁的“超级推销员”。4月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了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中国铁建等公司负责人现场发言。总理对高铁事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高铁发挥的作用,用一举多得为总结,既形象又贴切。(来源于腾讯网)
据环球日报推测,今后若干年以高铁为中心的轨道交通市场将会出现飞跃式增长,为此中日两国两大高铁制造国正式掀起全球市场的争夺。
在中国实行“高铁外交”的同时,日本交通大使也多次出访有关国家,大力推销新干线等轨道技术和相关设备。与中国高铁建设相同,日本高铁在世界上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位。
在时间方面来说,日本第一条新干线成立于1964年,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一个修建真正意义上高铁的国家。中国第一条高铁线路,成立于2003年10月12日,秦沈客运专线通车,设计时速200公里,预留250公里的提速条件,全长404公里,总投资约150亿。从近5年高铁发展的历程来看,日本新干线的发展规模和趋势远比不了后起之秀的“中国制造。”
在技术方面来说,日本运营速度不具备优势,且造价偏高,导致新干线与中国高铁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纵观我国高铁发展的历程,从弱到强,实现了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具有高铁的城市呈几何倍数的增长。从施工能力和价格竞争力来讲属全球第一,而且中国高铁建设的劳动力市场和高新技术市场,都占据很大比例的优势。
在发展趋势方面,现有全球铁路市场,日本企业的份额仅占10%。亚洲地区的新马泰,非洲的尼日利亚、南非,甚至连美国都考虑引入中国高铁。目前中国正与28个国家洽谈高铁合作,其中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土耳其等几个国家的进展较快。2015年,中国北车高铁出海的两大重点包括中俄高铁和中泰高铁。从现有进展看,截止到4月上旬中国高铁对外出口还没有订单,但是中俄高铁项目洽谈进展快速,有望在2015年最先拿下。从发展前景上,中国比日本占优,或许在未来的1-2年将占据整个世界高铁市场的40%。
除了时间方面,无论从技术革新,还是发展趋势,中国高铁明显占优。对我国高铁取得的成就,总理也是给予了高度评价。历经十几年,我国高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进口依赖到自主研发,然后走向国际市场,时间虽短,成绩斐然。不断壮大的高铁研发生产实力,已经让我国高铁成为国际市场中最有竞争实力的品牌。高铁“中国制造”已成为我国一张外交名片,树立的良好的国际形象。
总理对中国高铁提出期望的同时,也强调了要把高铁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需要铁路部门紧紧围绕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高度,做好铁路发展规划、建设,真正的建立起“中国全球的高铁王朝”。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