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小长假已结束,千万行人往返家、旅游胜地之间,形成了客流高峰。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4月6日,全路加开旅客列车348列,发送旅客超过1000万人。

清明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人们扫墓,祭奠逝者,重温乡情;出游踏青,放松心情,享受生活。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特别是舒适、快捷、安全、正点的高铁更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大家出行的首选。更何况,“清明时节雨纷纷”,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江西北部、湖北东南部等地普降大到暴雨,武汉、郑州、西安等地相继发布暴雨、雷电黄色预警,多条高速公路出现严重拥堵,南京、重庆等地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高铁的正点、安全、快捷等显得难能可贵了,人们没有理由不乘坐高铁出行。

清明节,短短的三天假期,更多的人希望路上的行程缩短,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诉说离乡之情,有更多的时间与美景共伴起舞。而高铁的开行,大大缩短了两地的时空,让城市间成为了点与点的移动,极为方便。如郑州—武汉高铁只需两个小时,在高铁上小憩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丝毫不影响自己探亲和赏景。

针对人流增多的情况,今年清明节各个铁路局根据管内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个性化的出行方案,以满足旅客需求。如武汉铁路局加开21对京广高铁和动车组,南宁铁路局加开广州南—南宁东返乡祭祖专列18列,先铁路局增开多趟赏花旅游专列等。同时,各个车站从旅客购票、进站、候车、乘降、出站等多个环节入手,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如此贴心服务,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主动迎合市场,难怪受到民众青睐。

笔者也是千万返程旅客中的一人,坐在明亮干净的高铁车厢里,偶尔车厢连接处站着一两个旅客,大家有的假寐,有的看电视,有的玩手机,有的看着外面的美景,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让人不由地感慨:坐高铁出行,真惬意!(郑州北站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