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笑声”凸显铁路公益属性

日喀则开往拉萨的K9821次列车上,列车乘务人员用民族舞蹈、摇滚歌曲、相声等一个个的节目让整个车厢内的乘客聚拢起来,说笑着、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大家纷纷拿起手机录下这美好的行程。本次列车长王磊告诉记者,为了让旅客旅途不枯燥,乘务人员会每隔一段时间安排一次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调节气氛。(中新网4月3日)

拉萨、日喀则是西藏最大的两座城市,海拔在3600米至4000米之间,拉萨地区被称为“前藏”,日喀则地区则被称为“后藏”,两地交往原以公路作为主要交通方式。为了方便两地交通,铁道部于于2011年1月投资132.8亿元开工建设了全长251公里拉日铁路。2014年8月正式开通运营,开通后两地通行时间由5、6小时缩短为不到3个小时,预计年货运量830万吨以上。

众所周知,西藏地广人稀,2013年总人口仅为为300万人。同时西藏地区也不是能源、矿产输出大省。人员流动量少,一年的货运量甚至不如内地一个小车站,这条铁路想收回成本应该是个“传说”。但这条铁路为什么还要修?铁路部门脑袋“进水”了!

其实,铁路部门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一个带有公益性的企业,承担了很大程度上的政府职能。不管在军事运输方面还是旅客运输方面都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和社会效益,修建一条新铁路,追求经济效益绝不会摆在第一位。

西藏地区很多地方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因就是交通。日喀则作为西藏地区一个重要城市,由于长期以来只通公路,很多大型物资难以运输,或者是运输成本十分高昂,对于地区经济发展颇为不利。

拉日铁路建成后,将彻底改变以日喀则为中心的西藏西南部地区依靠公路运输的单一局面,极大改善这些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同时,对于发展藏南旅游业,促进国土资源开发,改善沿线各族人民出行条件,增进民族团结也有着重要意义,这就是铁路部门亏本也要修拉日铁路的原因。这也证明着正在市场体制改革中的铁路部门没有忘记所承当的公益属性,继续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宗旨。(尹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