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记者从广铁集团获悉,夕发朝至高铁动卧列车开行日期进行调整,由每周开行6天改为每周开行4天,即逢周五、周六、周日、周一将开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间的高铁动卧列车。(红网 3月20日)

季节性消费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春运、暑运往往是铁路客流消费高峰季节。高铁动卧可以说是在春运这一季节性客流背景下的“产物”,原本定于2015年1月1日至3月15日开行的高铁动卧,经过春季调图后,不但没取消,反而还有增加的趋势,这不得不令社会大众加以思考,高铁动卧没有春运、暑运、黄金周等“季节性”客流还能生存吗?笔者认为,铁路部门从以下几点给出了我们答案。

春运过后便进入客流淡季,减少车次,甩挂车厢成为铁路部门应对客流淡季常态化措施,并不新鲜。但仔细观察高铁动卧开行方案,却有别于其他列车,首先,从开行时间上来看,将原来一周开行6天改为4天,且这4天基本围绕周末开行,以一周为一个时间区段,周末往往能形成客流小高峰,这对于高铁动卧将带来更多客流,实现运营收益最大化。从开行区间来看,将原来一站直达变为多站直达,以广州至北京的D904为例,相比开行初期就增加了邯郸跟保定两个车站,不但方便了沿线旅客乘车,也为铁路赢得了更多客流。从客票价格来看,执行动态票价,即平日、周末、节假日三种价格,并且引入航空定价机制实行季节性折扣;以北京至长沙为例,二等座为649元,但实行季节性折扣后,只需580元,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往往能起决定性作用,面对如此诱人的价格,抛开高铁动卧的舒适性与夕发朝至的优越性,也能赢来更多旅客青睐。

由此可见,本次高铁动卧调整在定价机制、停站区段、开行时间方面都更加科学合理,大有有的放矢之韵味。另外,经过春运40天的实战,加之客票预售60天政策的出现,这对于铁路部门调整运输结构,分析客流群体、挖掘潜在客流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这也是铁路部门为何敢突破春运这一季节性市场,并有增无减地开行高铁动卧。

从本次高铁动卧开行城市来看,基本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主,中间停靠基本属于省会城市,这也从根本上保证了高铁动卧的客流来源。此外,其本身优势也不言而喻,高铁动卧作为高铁升级版,舒适的乘车环境、快捷的乘车方式、优质的动姐服务堪比航空。在同样的价格下,优质的服务显然更有市场竞争力。

市场是检验高铁动卧的唯一标准,从高铁动卧的定价机制,开行方式,以及宣传力度来看,无不透露出市场化特征,这也恰恰说明其不再局限于只为春运、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期而存在,更多的透露出铁路部门欲在多元化交通格局下,打造品牌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化的今天把铁路客运蛋糕做大做强。

总体来说,高铁动卧还处在“试水期”,如何突破季节性消费成为常态化消费, 还需要铁路部门在保持优质服务的前提下,去努力探寻市场化经营管理方式,以期高铁动卧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