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有关“高铁每小时能跑350公里仅跑200公里”的争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新表示,高铁目前速度合适。(中国台湾网3月10日)

高铁的速度是否合适,不是取决于一些直观的技术数据,更不能依照设计时速,这要取决于民众需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安全运行、技术设备和设施条件等众多因素。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发展相对成熟的时间不长,因此,稳步前行是高铁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而这其中,高铁安全是任何因素都不能替代的。

回看2011年的“7.23”事故想到,无论现在的高铁速度如何,保证安全的速度才是我们最想要的真正速度,而我们切不可一时兴起,好了伤疤忘了疼,忘记事故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在“7.23”事故后,铁路及时采取措施,将时速350公里降到了300公里,不能说降到300公里就可以说就是绝对的安全,但至少在降速之前出过问题,而从降速后三年多时间的实践证明,现在的高铁速度是相对安全的合适的。这好比汽车,尽管在说明书上表明最高时速能达到180公里甚至更高,但实际操作中并不能达到这个速度一样,这就是要考虑许多因素在里面,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安全,而离开安全的列车速度,一切都无从谈起,如果安全得不到保障,就是时速50公里的列车,相信免费也不会有人去乘坐。

如果安全得到保证,高铁速度提高还要看高铁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这也是取决于高铁速度的关键,即使高铁速度提高了,经济社会发展不需要,高铁速度与经济发展不匹配形成过剩,那么,高铁的速度只能是空中幻影,没有实际意义,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时,一味去实现高铁提速,着实没有这个必要。

再者,从现有的高铁发展规模与国家经济结构来看,此时提速更是痴人说笑。一则中国高铁骨架网虽具成型,但许多高铁线路毛细网络以及中西部高铁建设还还需发展完善。二则中国的经济结构很不均衡,东中西部,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条件和发展差距还没有根本扭转,这时片面的用“高铁每小时能跑350公里仅跑200公里”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高铁线路盈利”的观点来提高高铁速度,显然不是明智之举。由此,待到中国高铁整网建成和国家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整体联动时,再讲提速也是不迟的事情。

综上所述,高铁速度取决有多种因素,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只要能保证安全,高铁的提速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