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运尚未结束,但就春节7天假期来看,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502万人,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然而,从各大车站的情况来看,被挤爆的报道却比往年少了甚多。旅客进站、候车、上车井然有序,超载车在各大干线几乎不见。(3月2日 光明日报)
十多年前谈及铁路聊及春运,人们脱口而出的第一个字就是“挤”,脑海中的第一幅画面就是人头攒动的火车站、嘈杂拥挤甚至恶臭的绿皮车厢,那时候的人们远行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买火车票、坐火车。彻夜排队买票、恶劣的旅途环境加上长时间的行程让人们对火车甚至铁路望而生畏。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铁路网的不断扩张以及高铁技术愈发成熟,速度带来的铁路运力提升让春运这一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大迁徙”越发从容。笔者感受最深的就是今年春节期间回乡下接爷爷奶奶到城里过年,两个人老人岁数大体质差易疲劳,经不起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公交颠簸,我就在网上为爷爷奶奶买了两张城际铁路票,牵着爷爷奶奶坐动车。快速、舒适的高铁让两个老人甚是兴奋,爷爷提及自己年轻时北上做生意那些年乘坐火车之囧途,不禁为高铁上各种人性化的服务竖起大拇指。那一次我们全程只花了11分钟。后来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改变了春运,改变了铁路,也慢慢改变了人们的“春运情劫”。
就这样不知觉中,高铁已经融入了大家的生活,有关春运之险之难之苦的情形也早已经成为回忆。从2008年8月1日开通运营的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以来,短短几年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突破16000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短短几年时间里,春运也默然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铁路出行的便利吸引了更多的出行者选择铁路,舒适的乘坐体验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对铁路的认可度。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大量开行的高铁动车组让铁路部门在逐年攀升的春运客流面前愈发从容、淡定,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良性循环会让未来的春运变成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
高铁改变了春运格局,改变了对人们对春运最初的记忆。也许,被高铁改变的不仅仅是春运,更是一种人文情怀。( 张露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