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数据整理分析发现,从1981年至今35年变迁,广东春运期间铁路发客量总数近6亿人次。自2010年高铁加入春运大军,发客量占比已达45%,近5年来,广铁节前出省的实际运能接近出省需求运能的一半。(2月3日 南方网)
1978年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为中国社会指出了一条“新路”。此后伟大的改革者们在中国南海画了一个圈,让中国沿海城市率先走进了“先富起来”的发展轨道。广东作为中国沿海大省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成为了今天中国屈指可数的经济大省,也成为无数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淘金地”。
随着35年的时过境迁,广东这块曾今的“淘金地”伴随着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饱和,国家政策中心的转移,广东已容不下更多人的发财梦、创业梦、成功梦。经济产业的转型是广东的突破瓶颈的首选,“先富带动后富”是时代留给广东这样经济大省的历史任务。35年间,广东通过铁路运输将大量劳动力吸引过来,为其发展埋头苦干,现在广东也需要通过铁路将历史交给它的任务完成。
所谓“先富带动后富”,就要让要有经济的实力的城市地区,通过资本、技术、人才输出的方式拉动经济落后的地区发展。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经济圈来说。珠三角地区在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等新的发展战略。这种“一点带面”的模式,就是通过借助珠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来影响和带动其周边较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铁路运输将是这个“带动”的重要连接点。拿珠三角与长株潭城市经济圈举例。通过铁路运输,广州林安物流园、广州益民服装城、顺德乐从钢铁市场、顺德家具市场、佛山南庄易运物流市场、佛山石湾中国陶瓷城、东莞虎门服装市场、增城新塘服装市场、潮汕地区广信货场,汕头通用物流园与长株潭的,长沙大桥物流园、长沙高桥物流园、株洲中南物流园、湘潭九华物流园等。将通过两个地区间开通的铁路运输线路把该地区的商品集中地全部囊括。也就是说,通过铁路运输线珠三角地区现代化的制造产业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将源源不断的输入到长株潭地区,同时长株潭地区的特色产业也将通过铁路运输流入到珠三角地区。一方面雄厚经济能量的注入,另一方面传统经济的输出,长株潭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会被珠三角强力的带动。
35年间,借助铁路的运输为广东吸纳了六人口的劳动力。如果说广东如今的经济地位是借了“改革开放”的春风,那么这35年间进进出出中国内地的六亿人口就是广东经济地位的实际缔造者。现在国家要发展内地经济,广东作为“先富人”有责任拉一把“穷小弟”这不仅是责任更是回报,希望后一个35年是广东经济输出的35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