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起至3月15日止,铁路部门开始在北京至广州、深圳间,上海至广州、深圳间,增开8对高铁动卧夕发朝至列车。车票自2014年12月20日起发售,预售期定为30天。(1月26日 《羊城晚报》)
从去年开春到今年伊始,铁路部门的“动作”可谓频频,且不说高铁的开通里程一再创新高,几条高铁干线相继开始运行;两次前所未有的调图,让2600多队列车“驶入”铁路部门的调度规划当中;在预售票方面,也把原先的20天提高到60天,而退票时间也延长到开车前的15天;在近几天,铁路部门又增开由广州、深圳到北京的高铁动卧。
动作“频频”的背后,是铁路方面要力图改变的勃勃雄心。对此,人们不禁要问,铁路到底要改变什么?
改变人们的出行时间和方式,改变人们对于空间和时间的新认知,改变人们对于生活与服务质量的衡量标准等等,这些改变,就是高铁动卧推出的“大背景”、“大环境”。
有人说高铁动卧票价过高,并且拿打折的飞机票做比对。实际上,这种比对是不“厚道”的。飞机票固然有打折,但是在春节期间一向是不打折的,所以说,对于铁路春节期间推出的高铁动卧相对于不打折的机票,仍然具有相当的竞争力。而且,这个竞争力不仅仅包括票价的性价比,还包括了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一般来说,我国的航空通道相对狭窄,延误航班是经常有的事情,特别在冬季,雾霾天气更是加重了这种延误的几率,而对于高铁,延误现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商务人士在时间上最喜欢“锱铢必较”,喜欢对此严格“苛求”,那么,高铁动卧这种几乎分秒不差的长途运输工具,对于喜欢把时间掐精确的人来说,不啻为一种最佳的出行选择方式之一。
其次,飞机与高铁动卧实际上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出行方式,乘坐飞机是典型的三段式:从城市到机场,乘坐飞机到目的地,再从机场到城市;而且,飞机上空间狭长逼仄,高铁上更较为宽敞,空间大得堪比房间套房……,凡此种种,其实这些本身就是一种服务质量和内容的性价比,而且都是乘坐飞机的出行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无论如何,高铁动卧的推出,让人们对长途出行工具的选择上又多出了一个选项,至于市场反应如何,还待后续观察。毕竟,在服务业日益发达和丰富的今天,任何一种服务方式的推出都是有益的尝试,在丰富市场的同时实际上也在丰富自己。所以,对于铁路来说,各种尝试都是有益于自身,同时也有益于广大乘客。这确是毋庸置疑的。(文/方月妮)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