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公里/小时、200公里/小时、300公里/小时……有一群人,他们用火车时速检索春运记忆。至今,列车上仍然流传着关于他们的生动故事:玩得了技术,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辣椒,忍得住小解。他们就是高铁司机。(1月27日南方都市报)

这时,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长长的铁道线上,一个橘红色的身影,身背工具包,低着头,不紧不慢地沿着铁轨走着,不时地弯下腰,用锤子去敲击钢轨,然后继续前行。这样的工作看似轻松,可要让你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独自一人走在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每天几十公里重复着,远离亲朋好友,远离繁华都市,你还愿意吗?

在路外人的眼里,铁路是一份光鲜亮丽的职业,工资不会拖欠,有漂亮的工作服,按时点上下班,休息时间多等等,听起来很不错,可实际上呢?我们看到的只是铁路的极小一部分人群,在万里铁道线上,还有更多的职工在幕后默默付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年华铸就了铁路的安全畅通。

    每年的春运,铁路就成了众矢之的,买不到票,上不了车,运不走人,都是铁路的过错。是呀,谁让你是曾经的铁老大,有问题人们习惯性找老大解决。铁路部门也有满腹的委屈,春运回家难的问题不是铁路一家部门所能解决的,春运期间已经竭尽所能加开列车,提高服务质量,几百万名铁路职工放弃了休息时间,随叫随到,这时已没有劳动班制概念,也没有作业时间概念。纵然如此,还是免不了会遭受社会上一些人群的斥责与质疑。

相互理解,相互体谅,这是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品德。旅客在候车、乘车时,希望铁路职工能多理解一下回家的急切心理与艰辛跋涉,让回家之路顺心、舒心。铁路职工更希望得到社会大众的理解,理解工作背后的辛酸与付出,就是对他们工作最好的肯定。我的辛苦你能理解,生活必然处处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