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近期,一则来自京沪高铁公司的消息引起海内外关注:全年京沪高铁运送旅客超过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7%,首次实现盈利。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高铁都在亏本运营。京沪为什么能够盈利,而且是运营3年多就实现盈利?新华网2015年1月26日

京沪高铁从1990年就提出建设构想,到2008年开工,历时18年。历时3年半的时间,耗资2088.4亿元。建成了这条世界上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铁,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通车运营。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初预计的是:5年建设周期,之后再运营5年,逐渐达到盈亏平衡,之后用14年还本付息。” “去年京沪高铁发送旅客突破1亿人次,日均超过250列高铁列车运行,就这样还是不能满足高峰时期旅客出行需求,上行上午时段、下行晚上时段已无空间再安排列车开行。”爆棚的客流量使得京沪高铁三年时间实现盈利,速度之快不得不让人惊讶。

京沪高铁折射出的是我国高铁的热潮,何以高铁运输会如此火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外出旅游,走亲访友亦是越来越频繁,人们追求更加方便快捷温馨舒适的出行方式,来满足自己旅途身心舒适的需求。2014年,伴随一批高铁新线的开通运营,我国高铁里程突破1.6万公里,较上一年增长约5000公里,高铁在整个铁路网上的“密度”越来越大。长途高铁例如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朝发夕至的快速不管对于商务人士还是旅游一族来说都能减少旅途的困顿。并且高铁乘坐便利,购买车票即可进站等候乘车,与航空而言免去了登机前一切繁琐的程序。短途列车高铁向着公交化的方向发展,拿沪宁高铁来说,上海虹桥到苏州密集区段大概10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高铁的开通大大的缩短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这般的方便快捷是其他任何一种交通工具都无法比拟的。

说到这里我不经想起2014年1210铁路大调图,网友们讨论的热火朝天的“被高铁”一说,调图后,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总数将达到2673.5对,其中铁路动车组列车开行数量达到1556.5对,多于普速列车。网友纷纷议论铁路有意增加高铁列车的开行,变相的减少了旅客的自主选择的范围,损害了大家的利益,更没有考虑大多数农民工的处境。而在笔者看来,铁路的发展与变革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任何一次调图都是一次浩大工程,调整列车运行图,是铁路部门依据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增减列车对数、改变径路、调整运行时刻及停开站等来合理调整运能、运力,更方便老百姓出行的一种举措。数据显示,2014年,全路动车组运送超过8亿人次,超过铁路总运输量的35%。事实胜于雄辩,旅客的选择就是铁路发展的方向标。

如今高铁覆盖中国大陆除宁夏、西藏、云南外的28个省份。短短10年间,高铁越来越深地影响着社会方方面面,可以说铁路单方面的像旅客推销高铁是不可能产生如此热效的。在高铁出行深入人心的今天,市场的需求是高铁发展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