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外忙碌了一年的务工人员,在春节来临之际,能够回家团圆可以说是最大的愿望。然而每年的春运,对务工人员而言,购买回家车票可谓是难上加难。
纵观铁路部门近年来实施的便民举措,网络购票、电话订票、手机终端购票这些伴随着网络而生的快捷、方便购票方式,对部分务工人员来说显得就有些勉为其难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铁路部门对提前60天火车票预售期内还购买不到火车票的情况下,又增加了一个务工人员团体票办理的渠道,使得务工人员的火车票购买实现了“双保险”。
据了解,广铁集团自2014年12月3日启动2015年春运外来工团体订票,至2014年12月22日,相关企业、自组团申报和铁路部门审核工作已基本结束,共有7923家企业和自组团被审核通过,铁路部门据此安排了91.5万张外来工团体车票。其中,节前广东地区回乡票78.9万张,节后湖南地区返程票12.6万张。不难看出,铁路部门对团体票的订购实行企业订购或者自行组团灵活多变的方式,让数以万计的务工人员感受到了团体购票的便利,这也意味着铁路部门在服务方式的转变上倾向于“亲民化”。
笔者认为,铁路部门这一便民措施符合社会不同层面的人民所需。务工人员在每年的春运购票中,在“稍纵即逝”的网络购票、电话订票及时间购票的抢票大战中,是处于弱势状态的。面对务工人员购票难、回家难,铁路及时提供“团体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务工人员的出行困难,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看到了回家的希望。同时,在加强多方式、多服务的购票渠道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一些弱势群体的购票需求,这种温情、为民着想的“低姿态”,让大家看到了铁路的用心、贴心,值得大家对这种形式的认可与拥护。
务工人员团体票的办理,特别是自组团体票办理门槛的降低,让务工人员办理团体票的程序更加简便,让自由择业的务工人员能够很容易的组团,更好的办理到回家的团体票。“想务工人员之所想,急务工人员之所急。”铁路部门“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的便民理念,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更体现了铁路部门对农民工的特殊关爱,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