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曼谷会见泰国总理巴育。会见后,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了《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和《中泰农产品贸易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拟建设的中泰铁路连接泰国北部的廊开和南部港口马普达普,总长800多公里,是泰国首条标准轨铁路,将全部使用中国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建设。

在过去一年间,中泰铁路合作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与喜剧大片《泰囧》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故事情节,还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如今,李克强总理再次出访泰国,终于为两国铁路合作项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举不仅将加速中国高铁走出国门,也将增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

据了解,目前泰国采用的是1米轨距的铁路,铁路建设设施相对落后,时速一般不超过50公里,而且车辆破旧不堪,舒适性较差,安全性能也没有保障,已经不能满足泰国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正式签署后,将建设长达800公里的首条标准轨铁路,预计将于2016年开工,将与中国-老挝的万象铁路相连,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通道,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推进次区域全方位互联互通,形成东南亚地区的“丝绸之路”。

中泰国际铁路通车,那么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将会更加便利。这条铁路增大和增强了中国经济向南的辐射半径,把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未来,中国还会在铁路便捷的货物运输基础上,把更多的资本和技术向外拓展,形成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新通道。泰国的大米、橡胶、新鲜蔬菜等农产品将能够通过高铁运送到中国。这也将对泰国经济带来飞速发展。此外,中国和泰国的游客也可以坐火车往来,这将促进泰国乃至整个东南亚的旅游业发展。

中泰铁路助中国装备走出去。中泰铁路合作可以转移中国富余而优质的产能,让我们的铁路装备接受国际市场的考验,并不仅仅意味着中国铁路向外输出了技术、标准,更重要的是全套管理系统,“中国标准”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接受国际市场的检验实现“走出去”得到世人认可的战略目标。

中泰铁路实现双赢。“大米换高铁”对于中泰两国是件“双赢的好事”。铁路合作既有利于泰国商品出口,也利于中国装备“走出去”,在世界市场上接受检验。而农业合作更是双方优势互补,有利于中泰贸易平衡。铁路为两国搭建起友谊的桥梁。作为地区互联互通建设“试验田”,必将激励其他东南亚国家积极共同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中国高铁走向海外更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泰国铁路建设中,泰国将中国作为首选,体现了泰国对中国铁路技术的信任,也显示出中国铁路过硬的技术,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推进“走出去”战略,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以高铁合作为桥梁,走出一条更加宽广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