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某夫妻从12月7日开始,每天上班遇到正点、半点,在某研究院工作的季先生和太太都要准时坐在电脑前,为的就是抢两张春节回哈尔滨的车票。十多天来,他们已经囤积了从2月4日至15日共21张回家的车票。囤积21张回家火车票只为抢得2张节前最后几天的“理想票。
看到这对夫妻的“战绩”, 笔者不禁感叹,为了回家也是蛮拼的。网络购票本是便民利民之举,让我们告别裹着棉衣,踮着脚尖去车站彻夜排队之苦。本是一件利好之事却总有人“钻牛角尖”误入歧途,把网络购票当作儿戏,甚至玩“囤票”,这对夫妻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和黄牛党一样,侵占了铁路公共资源,阻碍了他人回家之路。
距离羊年春节还有两个月时间,在外奋斗的人们已经开始提前计划着回家过年的日程。今年铁总推出了售票新规,火车票预售期从原来的提前20日变成了现在的60日,整整早了40天,买一张回家的车票,有了新的“含义”。有些返乡的人因为没有确定回家日期,会囤好几张不同日期的车票,待确定出行日期后,就把不需要的退掉,而提前15天以上退票无需退票费。表明上看无可厚非,确实没有错。然而对于春运期间的稀缺资源“火车票”,不顾当下运力严重不足的国情,在“一票难求”日益突显的春运期间,这样的“无脑”抢订火车票,阻挡了多少回家人的脚步,真的是实实在在的“任性”行为。
俗话说得好,高手在民间,既然有这样的现象出现这也为我们铁路部门上了一课。铁路部门在推出预售期60天和提前15天免费退票的规定上或有漏洞,能否限制同一身份证在一时间段内只能购票一次呢?也就是说,客观上不可能出现连续十天该旅客天天从上海坐到哈尔滨,至少时间上倒不过来。既然有漏洞,铁路部门应当“亡羊补牢”, 完善制度,降低批量退票人员信誉度等方式,从而减少类似的囤票行为,让人们的小聪明无法实现,让人们只要照章办事就可以买到车票。
一票难求,有着中国特殊的“国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人都想春节回家,几十亿人口的大迁徙,尽管铁路部门年年在改进,每到节假日就加开列车,但是紧靠铁路一家,不免有点吃力。避开节日回家,少了那份拥堵岂不是更美妙。反思自身,对于我们普通乘客来说,不能无限放大自己的意图,根本不考虑他人的处境,在困难面前,人们应该学会适可而止,不要为了自己私欲的满足或许能开心的回家,就去阻挡更多回家的脚步。
一年一年,回家过年,无论路途千里万里归心似箭。人人都想回家过年,是每一个春运想回家人的最大愿望,为一张于己合适火车票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资源,这种占有大量公共资源的背后实则是对一些群体利益的掠夺,许多人并没有购票优势,而他们比我们更需要一张能回家的火车票。回家就“囤票”,请“三思”。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