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京铁路局石家庄段的铁路光伏独立监控系统正式启动。这是全国首个采用太阳能供电的铁路监控系统。

据介绍这套独立系统安装了3块英利特制的光伏组件,同时配备有蓄电池等其他设备。天气晴朗时,系统每天发电量10瓦左右。天气不好时,蓄电池中的电量也可以保障3天的正常使用。”(12月18日,《河北日报》)

铁路监控系统是同时为车、机、工、电、公安等提供铁路沿线信息的一个综合性平台。就像是散布在线路旁的“眼睛”,能够帮助铁路各部门全面掌握和控制铁路沿线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进行处理。

安装传统的监控系统需要挖土布线,耗时耗力。且各个设备都是统一供电运作,一个设备出现问题很可能就会影响其他设备,导致监控信息不能及时传输和统计。为了保障监控系统正常运转,铁路部门需要派遣人员定期对其进行维护。这样一来,账单上又要增加一笔不小的维护成本。

新的监控系统“自带电源”,不需要挖土排线,安装过程得到简化。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兼备,不论阴晴,都能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不需要经常维护。独立供电,单个系统出现故障时不会相互影响。再加上新能源的使用,不仅运营成本低,而且节能环保。

光伏独立监控系统的使用,是新技术在铁路设备上的一次成功尝试,也是新能源使用的一个突破。传统设备对电力的依赖、电气条件对设备设施的制约,都将在新能源广泛使用后得到改善。

近年来,新线路的建设、高速度、大密度的列车开行让铁路运输迅速成长起来。如果把线路、列车的增加比作不断强壮的“四肢”,那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就好比日益聪慧的“大脑”。列车上的电茶炉换下了燃煤锅炉,客车列尾装置换下了运转车长……这个“大脑”减少了传统能源和劳动力的消耗。“铁路”这个庞大系统的形象,正由“传统保守、低速低效”向“先进灵活、便捷实惠”转变。(文/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