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讯,高铁列车最核心的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已经实现了百分百的“中国创造”。11月25日,装载“中国创造”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的中国北车CRH5A型动车组进入“5000公里正线试验”的最后阶段。这是国内首列实现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完全自主创新的高速动车组,标志着中国高铁列车核心技术正实现由“国产化”向“自主化”的转变,中国高铁列车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随着国家的发展,印着“Made in China”的商品成了中国的一张名片,但大国崛起的梦想让我们并不满足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但不得不提的是,我国在“创造”这条路上走的并不轻松,从普通的生活用品到高端的数码产品,似乎每一件都逃不出“山寨”的阴影,一些国内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到了国际上却屡屡陷入知识产权纠纷中。那么为何“中国创造”的产品在国际上屡屡被打上“中国仿造”的标签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国自主开发的产品缺少了“独一份儿”的核心技术,而这个核心技术往往就代表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中国高铁核心技术的“自主化”,我国在“中国创造”的路上似乎发现了新的生机。高铁作为近代崛起的高科技交通运输方式,受到了所有国家的青睐,而中国作为“高铁时代

”的后生,却创造了令前辈们都望其项背的成绩。在中国始建高铁时,所有的技术均引自于国外,但短短的15年后,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高铁建设中的绝对强者。我们不仅拥有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铁运行线路、丰富的高铁建设经验更开发出了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列车。首列实现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完全自主创新的高速动车组就似一条“中国龙”穿行在了祖国的疆土上。中国第一代高铁人开发出的“钢铁巨龙”在不仅在看得见的器件上,实现了中国设计、中国制造和中国材料;在看不见的控制软件中,也奔腾着中国语言、中国逻辑和中国思维,而这也将成为中国骄傲。

技术能力是骨骼,制造能力是肌肉,创新设计则是给躯体注入灵魂,中国高铁正是在为“中国创造”注入原动力。高铁的“技术自主化”仅仅是为中国冲出“制造”怪圈打开了一个缺口,在“中国创造”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未来,我们不仅要在高铁、航空航天这些“大头”上展现“中国创造”的优势,还要在民营企业等“小头”上实现“中国创造”的可能。让“制造”与“创造”并存,助力大国崛起的梦想。(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