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这两天,一则关于火车票价20年没涨的讨论甚嚣尘上。昨天中午,央视财经官方微博发帖辟谣,称“有关‘铁路票价最快年底提价’传闻消息不实”,也引发了新一轮公众对火车票价的关注。(新华网11月20日)

秋风扫过、寒冬将至,随着春运的不断逼近,“火车票”也再次成为近期舆论的热点:从“铁总延长火车票预售期至60天”的利弊之争、再到“火车票即将涨价”的言论被传得沸沸扬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众对火车票的关注程度。当然火车票涨价已被证实纯属谣言,铁路运价非铁路一家之言说了算,需由发改委定价并应按规程召开民众听证会决定。但细细思索,我们可以从这两个热点话题中发现一丝“蹊跷”的联系:为什么铁总刚宣布延长火车票预售期,随即就引起民众对火车票涨价的猜想?

首先,且看当前的中国铁路运价,据新闻网报道“ 自1995年10月1日起,经国务院批准,旅客票价基价率从硬座每人每公里0.03861元调整到0.05861元,这一基准票价率一直执行至今,近20年间并没有发生改变。”中国火车票20年未涨价,相对于整个国际铁路运价市场确实显得十分廉价,在当今国内物价飞涨,房子、车子、食品、水果什么都比国外贵的情况下,显得十分不合理,乍一看,铁路运价纵使上涨也毫不为过。

但是,涨价须有理有据,方能服众!铁路运价要达到国际标准,自然需自身运营管理水平也达到国际标准:相比国外铁路,国内虽然在“硬件”上凭借动车、高铁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软件”就逊色很多,比如铁路的运营管理体制和服务上几乎与票价一样几乎“20年不变”笔者以为,无论是铁路还是其它商业机构,商品价格应与商品和服务质量成正比,铁路运价也应与运营水平成正比,运营水平不提高,运价自然不该涨。

当然,随着铁路改革逐渐打破传统,走向市场,新生的铁总在近几年在运营体制改革上变化很大,购票上实现了多元化并普及,基本达到国际标准,而此次“铁总延长火车票预售期至60天”也是和国际接轨,服务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当然相比国外还有待提高。终上所述,笔者以为,我们可以允许铁路运价上调和国际接轨,但也要求铁路运营水平也要和国际接轨。(文/童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