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双十一,又有很多电商推出零点“秒杀”。卖方将产品推向“秒杀区”,以顾客的“眼球效应”来拉动销售本无可厚非,但其中也不乏不良商家借“秒杀”之名,设置陷阱以赚取利润,甚至进而诈骗。众网购达人誓在“秒杀”中完美胜出,维护设备,增强防范,给购物增加一道安全“屏障”,这就是一种风险意识。

当前,铁路总公司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这项部署同样要求我们像网购达人一样,定期对设备进行更新维护,不断提高自身防范能力,给风险管理增加一道安全“屏障”。

推行风险管理,前提是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关键是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重点是抓好安全风险管理基础建设,目的是消除安全风险。铁路是大联动机,需要各系统、各部门、各工种之间密切配合、协同作业。任何一个环节、一个过程出现了闪失都将会对整体结果产生影响。只有全方位、多层次削减、控制、阻断风险,才能真正实现由“管结果”向“管过程”转变,由隐患整治、事故处理向事先防范、风险治理转变。一个单位不发生事故不代表没有风险,发现不了风险,控制风险就无从谈起。作为管理者,日常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应该提倡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有效地促使管理主体对隐藏在现象背后规律或缘由的探索;多提几个“怎么样”,以引起对形成安全生产顽症过程的理性思考。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在学习中的价值及提问的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同理,在安全管理中,具有良好“问题”意识的管理者常常会对存在的问题,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求。

安全重如泰山,安全牵一发动全身。安全管理有效果,最终个人、集体、国家均受益。要杜绝事故,要化险为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辨识危害,评价风险,了解风险的大小、特性、后果和危险程度,明晰应该采取什么对策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而努力规避风险、盯控防范,实现关口前移、有效控制、快速阻断,降低风险后果。这就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具备识险能力,推行风险管理,完善安全体系。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小洞不补,势必酿成大患,及时“补洞”,方能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