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19次定期会晤。会议中俄方与中方签署了“莫斯科-喀山”高铁发展合作备忘录,一条超过7000公里长的高铁将连同北京、莫斯科。

毋庸置疑,此次中俄高铁项目合作,成为促进亚欧板块经济发展的一盘“活棋”,开辟了亚欧新丝绸之路,架起连接中西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友谊之桥。

世界有许多先进国家和超一流的高铁技术水准,为何“天降大任于中国高铁也”?

回顾过去,历尽沧桑和磨砺的中国铁路顶住压力和困难,走出高铁发展最艰难的低谷期,华丽蜕变,挺直脊梁,大步流星走了出去。中国高铁频频与国外合作,已成为国际舞台的一个亮点。

中国高铁自信地再次展现出其所受欢迎的程度。

极速穿越时空之旅。中国与俄国的友好邦交有深厚的铁路情缘。1960年5月24日,北京至乌兰巴托至莫斯科的K3/K4次旅客列车从北京出发,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开行的第一趟国际列车。列车途经中国、蒙古、俄罗斯,单程运行7825公里,往返需13个昼夜。目前往返莫斯科和北京的火车共有两趟,K3和K19次。而此次莫斯科至北京高铁全长7000公里,莫斯科到喀山两地间列车设计速度350公里,运行时间将从11小时30分缩减到3小时30分钟。这意味着北京通过铁路前往莫斯科的时间从现在的6天左右缩短至两天。从中俄铁路发展来看,中国高铁已有相当丰富的理论和实际运用经验,将从“高速”向“极速”突破质的飞跃。

技术尖峰对决之时。莫斯科属于俄罗斯纬度较高的地带,虽然大部分区域处于北温带,但冬夏季温差大。冬季最低温度曾达-40℃。我国高寒动车耐-40℃严寒。大连到哈尔滨的高铁就是一项很好的例证。从行驶车辆来看,中国北车生产的300公里以上高寒动车组,已经在哈大线使用了两个冬季,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就中国高铁目前纯熟的技术理论和实际运用经验而言,进一步挖掘技术领域拓展空间,挑战和突破-40℃极寒物理环境的技术攻关,中国高铁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极致展现品牌之力。中国高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了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基本形成了时速200—250公里和时速300—350公里两个较为成熟的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作为独立自主创新而带有中国特色标签的中国高铁,有着严谨的技术工艺、创新的发展理念和奋发图强的精神,在亚欧这条新丝绸之路上,演绎“中国速度”穿越时空带来的震撼并不是空想。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由此看来,穿越7000公里欧亚新丝绸之路,非中国高铁莫属。彼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宛若巨龙的身影,将两个国家的情谊和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文/匡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