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中国高铁“开进”了俄罗斯的广袤大地。在李克强总理访俄期间,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据了解,此次随李克强出访的队伍中还包括了中国南车和北车的高管,这是中国高铁列车制造企业首次随同总理出访推广高铁。业内人士评价,中国高铁出口已经不仅是战略布局,更是战术推进,不仅停留在国家层面的号召上,也体现在企业的商务参与上。(10月15日人民网)
“高铁外交”俨然已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继“乒乓外交”后的又一个热门词汇。在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下,中国高铁走过了从制造走向创造、从探索走向突破、从追赶走向引领的崛起之路。中国高铁已然成为共和国闪亮的“外交名片”,和载人航天、载人深潜、登月工程、超级计算机、北斗卫星一起,成为国家建设的标志性成就。特别是去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出国访问,总是信心十足,有底气地推销中国高铁。这份底气来源于中国高铁飞速发展,引领着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中国高铁创造了从“追赶者”一跃成为“引领者”的奇迹。
中国高铁建设成绩显著。近年来,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京广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等相继开通运营,新疆西藏及西南边陲也修建了大量的铁路线,而且还有大量的新线正准备开工。目前,中国已运营高速铁路超过1万公里,基本建成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全国快速客运网,有效缓解了客运能力,释放了货运能力;到2020年,由高速铁路、城际铁路为主体的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覆盖中国绝大部分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在建规模最大、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产品性价比最优的国家。
中国高铁技术优势明显。纵观全球,中国具有集成世界先进高速铁路技术的能力和经验。中国高铁的技术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一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无论是从高速铁路轨道结构、列车运行控制、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牵引供电、运营管理技术,还是从动车组关键技术、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高速铁路综合巡检线路等来看,中国高速铁路都具备“走出去”的能力。特别是中国铁路克服了各种复杂地质、气候、技术难题,自行设计出高寒动车组、防风沙动车组、耐高温高湿性能的动车组,具备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气候环境下建设和运营高速铁路的成熟经验,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也为中国高铁提供最具说服力的竞争力。通过自主创新,我们实现了高速铁路技术装备的自主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加上中国的高铁里程和跨越的范围之广,世界其他国家都无法相比,而相对低廉的制造价格,又为高铁产品走出去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中国高铁造福人类。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密切合作。高铁成为李克强总理外出的“名片”,毫不犹豫的说,他给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开拓了市场,赢得了一次机遇和挑战。6月16日至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两国总理年度会晤。引人瞩目的是,有关高铁合作的内容被写进了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李克强总理的“铁路外交”之真诚打动了非洲国家领导人,签约了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这标志着中国铁路在走向海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仅如此,近期,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铁二期主体工程完工,全套“中国标准”的埃塞-吉布提铁路正式铺轨。李克强总理的“高铁外交”,已分别向泰国、澳大利亚、中东欧、非洲、德国、巴西、英国、美国等地推销中国高铁。国际铁路联盟高速铁路部总监伊格纳西奥·巴伦曾这样预言:“中国正成为全球领跑者,世界铁路的未来在中国。”
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日益成熟,世界各国对高铁的重新认识,将掀起一轮世界高铁革命。高铁将从现有的城际高铁发展到国际高铁甚至洲际高铁。以高铁合作为桥梁和纽带,世界各国之间才能实现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在不久的将来,高铁将把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高铁将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造福全世界人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