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铁路总公司公布的黄金周统计数据显示,9月28日~10月7日累计发送旅客9100.7万人,创历年国庆黄金周最高纪录,同比增加888.6万人,增长10.8%,互联网购票比例也达到历史最高峰,占比首次超过60%。为了提振低迷的货运形势,铁总“多管齐下”,与快递企业争夺零散货物运输,而且还推出自驾游汽车运输班列等服务。(10月10日 广州日报)
说起网购,几乎很少有人会感到陌生,小到针头线脑,大到电视冰箱,甚至于以往只能在当地实体店购买的汽车等大宗商品也走上了网络,成为了网购诸多商品中的一员。由此来看,网购已经不简简单单是一种经营模式,更成为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在这些类目繁杂的网购商品中,有一样与所有的百姓都息息相关的,也是最受百姓关注的,那就是火车票。
记得以前,想要买一张火车票,即便是在平时的客流淡季,旅客也要亲自跑一趟火车站,在售票厅内排上一段不长不短的队,而到了诸如春暑运、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时段,旅客之间“票买上了吗?”的问候除了是一种关心外,还包含着一种深深的无奈。彻夜的排队或许还换不来一张想要的车票,又或是连一张不理想的车票都不能如愿。于是,“一票难求”便成为了铁路部门的代名词,一张小小的车票成为了拦在旅客和铁路之间几乎无法跨越的鸿沟,社会和旅客对于铁路部门的怨言由此而起,导致铁路部门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都成为了社会各界抱怨和吐槽的对象。
随着民众出行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社会各界对于铁路期望值的增长,铁路部门也意识到了其在以往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而富有成效的整改,而横在铁路部门和旅客之间的“购票关”则成为铁路部门改革的重中之重。从以前单一的车站售票,到后来的代售点售票,再到现在的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铁路部门正在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逐步扩展着旅客出行的通道,方便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铁路部门还在如何方便旅客购票和保证旅客合法权益上狠下功夫,逐步推出旅客实名制验证、扩大网银支付范围、拓展网站自动排队功能、增设自助售票取票机,开展送票到社区、到学校、到工厂活动,提供网购车票快递服务等多项业务。一项项便民利民的举措改变了往日“铁老大”高高在上的形象,让“店小二”的姿态更加的深入人心,众多的旅客对于互联网售票也改变了其刚刚推出时的抵触态度,变的更加宽容和接纳。就以今年的十一黄金周为例,9月18日,全国铁路发售车票1039.9万张,创铁路单日售票量新高,其中互联网售票636.8万张,占售票总量的61.2%,首次超过60%,同比增长38.4%,直观的数据对比足以说明一切。
其实,在众多的铁路改革举措中,售票方式的转变只是铁路部门深化改革“历史性长征”的一个小小的起步,其目的是让旅客能够方便舒适的走进铁路,从而了解铁路部门诸多的努力和改变,形象的来说,车票只是铁路部门邀请旅客感受铁路改革的一只“敲门砖”。除了购票外,铁路部门还在进站、候车、乘车等铁路服务的全过程悄然进行着翻天覆地的转变,特色服务、重点服务、志愿服务、个性化服务、私人订制服务等一系列更加亲民、更加利民措施的推出,就是为了满足旅客在旅途中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需求,以此赢得旅客的满意。
车票就像一座架在铁路和旅客之间的连心桥,一边是旅客的期望,另一边是铁路部门的改变和付出。在这张车票的前面,我们看到的是更加温馨、舒适、安全、方便的出行之路,而在这张车票的背面,我们没有看到的还有铁路部门在面对旅客们所有需求时竭尽全力的付出和汗水,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接纳,铁路部门一定会给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