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古代儒家提出的五常,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持久普泛的意义。在当今社会道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的“品牌”价值,赋予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鲜内涵。
所谓“信”,即诚信。不久前,上海铁路局在全国率先将逃票者个人信息纳入诚信记录,创造了诚实守信不吃亏、欺骗失信受惩处的环境,并且以此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信息联动共享,在引导旅客文明乘车的同时,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举措的实施,引得大家纷纷叫好。
以往坐车,经常能够在乘务员查验车票时发现有旅客持短途票到更远的地方,或是携带的儿童超高了,或是买了上铺看到下铺没人就睡到了下铺,更有甚者使用假证购买半价票,乘务员让补票时拒不补票,还投诉服务态度不好等等现象,惹得乘务员哭笑不得、周围旅客议论纷纷。这样的乘客,占了铁路和国家的便宜,败坏了社会的风气,实在令人侧目。
为进一步制止这种恶意逃票行为,上海局主动与地方征信部门联系,希望将铁路违章乘车旅客信息纳入地方个人信用信息系统,此举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充分肯定。总公司领导称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是用法制和诚信的方法管理诸如逃票、使用假票等现象的有力、有效方式,可以避免大量纠纷。而通过这一举措的实施,故意违章乘车的旅客已经有了明显减少,效果显而易见。
笔者认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诚实守信的优良道德传统,历史上传诵着许多诚实守信的动人故事。继承和发扬诚信的道德传统,在当今社会显得更加迫切。通过这样的举措来形成一种约束力,逐步净化和构建文明的出行、乘车环境,值得每一个公民称赞。(潘少锐)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