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会达到1030万人次,为了应对客流高峰,全国铁路预计加开临客493列。(10月8日中国广播网)
自我国实行了黄金周休假制度,人们的旅游需求被释放。在此之后,每年的国庆黄金周和几个小长假,也成了交通运输部门运力紧张的重要时刻。
分析客流构成,可以很明显看出外出务工人员、学生流是绝对主力。他们有典型特征——旅行距离以中长途为主,收入中低偏下,要求运输票价要低。分析铁路、公路和民航交通运输方式特点,会发现,铁路长距离、低成本的运输优势,正与以外出务工人员和学生流为主的客流需求相迎合。所以,铁路“当仁不让”的成了运输骨干。
虽然铁路义无反顾担起的运输骨干的担子,但因路网不完善、不发达——众所周知,在2003年以前,我国人均铁路长度,还不及一根火柴长。使得铁路运输运力始终难以满足假日期间瞬时大幅度增长的旅客需求。
2003年以后,在国际经济危机持续发酵的情况下,铁路终于进入了快速建设的时期。从那时起到现在的十余年里,我国铁路网得到了快速扩充和延生。尤其是高铁,从无到有,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京沪高铁等一大批骨干铁路得到修建。高铁的高速度,使得铁路运输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然而,与此同时,人们惊讶地发现,人们的出行需求也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增加。铁路运力需求,仍然不能满需广大旅客的出行需求。
只有构建大交通,才能满足大出行。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摸索,社会各界终于认识到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只有充分实现铁路、公路和航空的运输方式融合,充分把铁路的骨干优势,充分把公路和航空的运输特色发挥出来,才能实现国家客运运输能力的大幅提升。
可以预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出行的次数,将会远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多。节假日的旅客客运需求,将会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国家大交通部组建,使得构建大交通的体制壁垒已经打破。适应高速客运发展需求,加快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的大交通,可谓东风已到。
我国交通业正处于构建和谐大交通的重要关口。相信打好大交通建设这一攻坚战,必将会推动我国交通业大发展,从而更好满足小康社会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