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站 王朴俊
笔者所说的动力原理是指正确运用安全管理手段来推动群体或个人自觉主动、齐心协力地搞好安全生产。通过实践摸索,笔者认为,用好动力原理对于确保基层站段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日常工作中,笔者发现动力原理在安全管理中发挥着4种作用,即能够提高群体的凝聚力、增强个体的安全责任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效能、稳定企业安全局面。
笔者结合本单位实际,粗略谈一下如何运用动力原理,推动企业安全生产。
把握好动力 “刺激量”。就拿安全生产奖罚而言,我们站以往的习惯性管理做法是奖励少、罚款多,且方式方法过于简单、直接。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必须把握好动力 “刺激量”,罚得让人明白,奖得让人信服。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把握好动力 “刺激量”不单纯是奖与罚的问题。例如,安全与岗位工资挂钩、事故与医疗费用挂钩、安全风险金抵押制度、安全承包等方法都能调节群体和个人心态。但任何事都要讲究个 “度”,认真把握好动力 “刺激量”必然会得到群体和个人的理解与支持,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才能顺利落实。
管理到位,服务为上。安全生产的前提是满足群体和个人的安全需要,如果职工最基本的安全需要都不能满足,还谈什么安全生产。对此,我们站牢固树立 “管理为安全服务”的观念,加强人性化管理,努力拉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建立畅通、牢固的沟通渠道。我们定期征集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认真倾听职工的心声,及时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给予提供 “金点子”的职工经济奖励,使小奖励转化为推进安全生产的强大动力。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笔者个人认为,有些单位安全生产搞不上去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用正确的方法来鼓舞职工士气,激发干部职工共保企业安全生产的热情,更没有处理好干群关系。我们站在处理和调整职工与职工、职工与管理人员、职工与班子领导关系时,认真研究分析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不安定因素和隐患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化解各个安全管理环节之间的矛盾。在选拔任用管理干部方面,我们不但要求管理干部必须具备创新、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还要有关心联系群众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站给安全管理人员相应的自主权利,充分调动管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站严格按照 “公平、公正、公开、民主”的原则,征集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倾听职工的诉求,不断创新安全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围绕安全目标和实际问题,我们站领导班子成员不拘形式地进行议论和交谈,加强中层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的沟通交流;关心职工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使职工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生产中,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总之,人与人之间应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齐心协力地搞好安全生产,使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