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日前达成的一系列铁路合作计划使印度高铁的中日之争日趋白热化。日本共同社20日报道称,印度政府计划修建7条连结主要城市的高铁,中国正式宣布参与争夺订单。力争拿下首条高铁“阿默达巴德—孟买”线的日本将因此面临严峻的竞争。(9月22日,人民铁道网)

作为中国高科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高铁,自打去年开始便活跃在世界高铁的舞台上,并崭露头角。这股来自东方的中国风,显然已经在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跟,取得了良好的国际口碑,提升了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以中国高铁出访东南亚、非洲、西亚、欧洲等地区为例,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已经成功实现了全球业务化扩展。但是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中国高铁作为一支后起之秀,能否超过高铁技术领域的传统强国,还需要在高铁建设与运营领域的运行安全、运营成本、人才储备等方面接受检验。

首先,安全乃高铁建设与运营的重中之重。有着“安全是铁路发展饭碗工程”的中国高铁,相对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铁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最快,截止到14年中国高铁里程已达1万余公里。对安全零容忍的态度,见证了安全领域一点也不逊色,在高速铁路的工务工程、高速列车、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运营管理、安全监控、系统集成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技术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以至于现在中国高铁运营的速度已经达到350KM/H,初期运营速度达300KM/H,这种速度在其他先进国家是不曾拥有的,且安全稳定的运行着,并不断刷新着安全历史记录。

其次,投资建设与运营资本的重中之重。任何建设工程的市场竞争力无非为在首先保障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合理的减少支出的成本,从而最终赢得市场的青睐。中国高铁在投资、建设、运营方面就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优势具体的就体现在中国高铁的造价低廉,而且质量过硬,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必然造就了中国高铁在价格竞争上面存在的巨大优势。更何况,后期的运营成本更是关乎于高铁投资于收益这个核心价值的问题,中国高铁的物美价廉切实有效控制住了高铁投资成本的问题。

再者,高铁人才培养与储备的重中之重。中国高铁之路用实践走出来了一条真理,那就是即使是再高、精、专的高铁技术设备面前,高科技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惟有可靠、稳定、扎实的高铁人才队伍,才能在高铁安全管理、生产运营等各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成果,才能用殷实的高铁建设成果惠及社会民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铁路市场运输严重的供需矛盾。而在高铁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国高铁有胸有成竹的经验可谈,各大铁路专业研究机构的设立,各铁路职工培训基地的建设,在中国铁路部门的协同调节下,各司其职,不断培养与输送综合素质高、技术业务强、工作作风硬的高铁队伍,用科技的力量搭打造了钢铁般的队伍。

任何技术都是要胜别人一筹,方能最终掌握市场主动权。中国高铁实施走出去战略理应如此,惟有依靠强大的实力做后盾,步步为营,加强巩固高铁新兴市场,缔造国家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让中国高铁激活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