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熟悉的旋律又开始响起,熟悉的故事又开始说起,熟悉的美味又开始吃起。又是个合家团圆的节日,又是个灯火通明的夜晚。秋,本身就被赋予了太多忧愁的情绪,但是当说起这些圆满的字和词时,这种愁绪也淡了几分。不过,兴许是职业使然,让我突然想起某位大师曾经说,“人之一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月圆人团圆,有时候也会有遗憾和残缺。

就有那么一类人,他们常年奋斗在工作一线,不论是不是节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一视同仁;还有那么一种人,职责高于一切,不论是否月圆,他们见证了月亮的阴晴圆缺,月亮也陪伴他们在每个寂静的夜晚。这群人,坚守,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岗位,已经是一个生活习惯!这群人,我们亲切的称他们“铁人”。没错,就是铁路职工们。铁路安全,关乎着大众百姓的生活,关乎到成千上万旅客的身家性命,更是连接着国家的经济动脉。铁路工作,服务着群众,服务着百姓,更是服务着那一颗颗思乡的心。总是要牺牲些什么才能够得到另一些。每一年的中秋佳节,正是一代代“铁人”用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时光来换取旅客们返乡或出游的便捷和安心。

每逢佳节倍思亲。“铁人”们也不例外。我的小时候,常常听到爸爸说他的小时候,爷爷总是不在家,一个星期能回家一次已经算是很不错,那时的我还很小,跟着妈妈待在爸爸身边,总觉得日子这么过着,已很是惬意,从来没有感受到爸爸小时候的感觉。后来,渐渐长大,需要回到城市念书,而妈妈陪着我回到了曲靖,从那以后每一年的中秋,总是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爸爸要么加班,要么上班,总之,就是不能回家。刚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渐渐习惯,其实也就是一个过程。那之后的很多年里,爸爸一直不间断地和我说了很多关于他的岗位,他的职责,和他的坚守,我不得不承认那是一种很感人的坚定,也是一种很振奋人心的精神,终于我成年之际,开始懂得了那种肩扛重任的感受,直到今天,我也成为和爸爸一样的铁路人,我终于明白,铁路人三个字,冠到头上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于铁路人而言,同样也是月圆人团圆,不过,在铁路人眼里,这里的人,不是指自己,而是指大众,这些所有需要通过火车回家奔团圆的人们。

到这里,苏东坡那首《水调歌头》重要的就不是前半阕了,而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也代表了铁路人对普罗大众的祝愿,如果得到的总是比失去的还贵重,那么又还有什么遗憾?铁路人,不论是第几代,还是会继续坚守着岗位,守望着圆月,守护着那些或是近乡情怯,或是思乡情切,或是举家出游的群众们。以我一己之力,能换到千家万户月圆人团圆,这个秋,真的将不会在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