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刊发了一篇题为《一张图看清内地36座“高铁新城”:多地已成“鬼城”》的新闻报道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评,文章中“成也高铁,败也高铁”的观点隐约指出高铁是个别“高铁新城”出现“鬼城”现象的重要原因。而有数据表明,当下国内房地产发展出现停滞,刊文编辑在文中却不说个别高铁新城暂时出现“鬼城”现象是因为当下国内房地产发展停滞导致,而是拐弯抹角的拿中国高铁来说事,博取广大网友的热议,制造这样“高铁躺枪”似的舆论狂欢着实要不得。
中国高铁,通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赢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也赢得了人们关注的目光。或许是由于木秀于林、堆高于岸,近年来有关高铁的点滴新闻都会引发舆论强烈的关注,这也间接的为一些媒体博取大众眼球搭建了平台。因此,高铁躺枪似的舆论狂欢是一波接一波,但此刻高铁再度因“鬼城”出现躺枪着实有点冤。
首先从新城的规划上来讲。文中提到个别建设中“高铁新城”出现“鬼城”的状况,这似乎跟铁路扯不上任何关系。高铁新城的规划是地方政府为主导的,“鬼城”的出现多源于当地城市规划水平的问题,不能说明高铁不对。如果说,地方政府在高铁新城的规划中没能在发挥地方特色、优势上下功夫,而是都朝一个方向走,千篇一律的规划为做房地产、做商业商务,导致部分“鬼城”现象的暂时出现,其责任不该由高铁来承担,这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其次从发展时间上来讲。众所周知,我国规划的四纵四横主要高铁线路至目前尚未全部开通,而已经开通了的线路通车最多也就三五年,而一个地方规划那是10年,20年才形成人口聚集区,这充分说明了高铁新城的发展还来日方长。而现在不少地方都提出了“一年成名、三年成型、五年成城”急功近利的类似口号。这类“口号”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地方对于建设“高铁新城”的迫切,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方对于建设“高铁新城”时间上的错误看法,一味的求快,却忽略了新城规划建设对于时间的要求。既然如此,我们就当拭目以待,看高铁新城后续的发展,而不是急于下结论,是不是“鬼城”日后方可见分晓。
再者,铁路对地方经济的带动毋庸置疑,全国各地火车拖来的城市就是鲜活证据。高铁汇聚了人流、资金流,物流,对经济的积极影响是肯定的,不然世界也不会因为中国高铁的带动再掀起高铁建设高潮。而从当下国内诸多城市的发展来看,火车站都已成为其城市发展的中心辐射点,所以对于高铁新城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地方的能耐,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
人们的思维惯性,决定了其乐于给事件定性的欲望,这也是一些人对现实中不理想状态最好的吐槽方式。对于看待问题,笔者认为还是看需要客观全面一些,不能片面至注意一点。东汉哲学家王充曾说过:“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或许会有瑕疵的地方,但为吸引民众目光,制造躺抢似的舆论狂欢,将个别高铁新城暂时出现“鬼城”现象的责任强加于高铁,这着实有点不靠谱。(于先彪)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