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保证交通畅通是关键。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后,公路、铁路、民航纷纷启动应急机制,以最快速度投入抗震救灾,尽一切可能打通“生命通道”。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鲁甸地震后,铁路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实行救灾物资运输特事特办、快装快运快卸,全力保障救灾物资以最快速度运往灾区。截至8月5日6时,铁路总公司组织开行救灾物资专列8列。(新华社北京8月5日)
每当看到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新闻画面时,总能看到奋战在抢险一线的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在感动之余,思维里也慢慢形成了定式,好像觉得没有人民子弟兵的救援现场是不完整的、是无力的,仔细一想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依赖和信任,也是一种思维习惯使然。最近忽然发现,在许多灾难救援中铁路这个名字常常出现,虽然不是最耀眼的那个,但却默默的做了很多事情,不但要维护自身的线路运行,还要在第一时间运输救援物资,打通“生命的绿色通道”。在度娘上查了一下,哇,类似以上的铁路救援新闻太多了......原来铁路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得,就像一个家庭的优良“家风”一样传承至今。笔者认为,铁路的公益属性已经成为抢险救援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就像那些人民子弟兵一样,慢慢变成人们心中的一种习惯和信任。
说起铁路的公益属性还真值得让人称道,如:军事物资、扶贫和救灾中的公益运输;军人、残疾人和在校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半价购票;新疆、西藏、中西部等偏远地区修建公益性铁路;铁路客运票价几十年如一日等等。也许有些人认为做这些事天经地义的,有些人觉得这是国家层面的大事,同自己关系不大,但笔者个人觉得,一个企业能把社会责任肩负的这一步是非常不易的,即使铁路面临累累负债、运力运能紧张,市场经济改革等等困境,也不见铁路公益性有丝毫变化,而且是几十年一直未变。
不难看出铁路的公益性是出自内心的为人民服务,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人民子弟兵。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像铁路这样将公益事业做到这种程度实属不易,它给我们竖起了一面旗子,一面追赶着“人民子弟兵”这个称号前进的旗帜。(刘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