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新闻说,兰州到乌鲁木齐的客运专线已建成,正在试调阶段,预计今年底开通运营。消息虽对我目前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却也让我想到了许多。
上大学的时候,从家到学校要经历十个多小时的火车路途,因为时间长,我每次都选择晚上出行。每次在火车上都很留意,如果在言语中发现有人跟你去的是同一座城市,那都会开心的不得了,再一起叙叙哪条街道哪家店怎么怎么好,哪家饭店怎么好吃了,一下子仿佛彼此就像一起生活的朋友了。总之,火车上的求学路途总是热闹的,急切的。
中国人在路途上对同伴这份感情,可谓情有独钟。曾经看《季羡林自传》这本书,读到“去国途中”那部分时,感触颇深。七八个清华高材生,怀揣梦想,跨过千山万水去异国求学,历经半个月,那种经历我们现在的学生大概是体会不到的了。从北平出发,绕过松嫩平原,火车奔驰在横亘欧亚的万里西伯利亚大铁路上,就像大海里的船,在这绿色的西伯利亚草原海洋里安静的游行,没有海浪。正如他那句“人是地里仙,一天不见走一天”。一路论国事,谈理想,等待着异域国度的美好风光。真是让人羡慕,此生就该有这么一次旅行!
去年闲暇时候考驾照,一同练车的小伙子是个海归。后来慢慢熟了,知道他去法国留的学,读的是法律专业。其实我并不关心这些,我只是一直在问他,每次去上学怎么去的?“当然是坐飞机,从上海登机,一头扎进云里,一觉醒来就落到法国了......”,他说的很淡定,又显得无聊。难道没有一同去的伙伴,飞机上大家不能侃侃而谈,不能领略一下沿途的风光?这跟我心中想象的出国留学相去甚远啊!季羡林老前辈们出国时那份感情,我们现代人是体会不到了!
或许不久的未来,兰新客专的开通会链接起中亚,贯通欧亚大陆,在东方与西方之间架起一条文化长廊,各国的学子可以坐着高铁互相交流,领略异国风情。中国学子一路向西,领略大西北的奔放,戈壁的安静,沙漠的无尽。他们依然可以论国事,谈理想,意气风发,展望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