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17日第一财经日报刊登了一篇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讲师张牧扬攥写的关于《高铁经营需要创新思路》的文章,值得让人深思。中国很多领域上都在向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吸收国外的经验和技术,最终融合为属于中国自己的东西。很多情况下虽然看似有很大进步,但由于中国很多固有的传统思想无法摒弃,导致在实质性问题上很难逾越。文章中张牧扬老师对中国高铁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中国高铁近两年的飞速发展确实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也受到国人的喜爱,但运营模式还是如同以往既有列车那样似乎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以12小时左右的高铁市场竞争力来看,作为一名乘客,从上海虹桥到哈尔滨旅游,出行有飞机、高铁、特快列车三种方式。从时间和价格方面来看飞机需要约3小时,票价大约1600元左右,如有折扣差不多1000-1200就可以买到经济舱的机票;高铁全程12小时,一等座票价1568.5元,二等座票价977.5元;特快列车需24小时,硬卧480.5元,软卧767.5元。高铁和飞机之间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价格相差不大,但时间上却相差9个小时,同时从舒适度来看飞机较高铁要好很多。特快列车由于其价格较低,虽然需要一整天的时间,但大多数人会在价格面前选择乘坐特快列车。这样比较看来,远程高铁在市场竞争方面确实不占优势。中国高铁固然有自己的方式方法,但也需要取长补短,借鉴国外有效的营运模式,拥有属于自己的新理念新思路,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才能更加合理的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得到更快速的发展。祝愿中国高铁未来的发展更加美好。【瑞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