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陆续有福建网友爆料称,D6405次动车组冠名“中国联通号”,大呼“神奇”。记者11日从铁路部门获悉,动车组被冠名确有其事,这是铁路部门为推进走向市场的创新举措。目前,南昌铁路局已向市场开放列车冠名权,该举措是铁路部门深化改革,加快走向市场步伐的一项重大举措。而此次D6405次动车组列车是中国联通福建省分公司所冠名。据悉,目前全国各铁路局陆续都有企业冠名动车组列车。如北京铁路局的衡水号、沈阳铁路局的铁西新区号、成都铁路局的丰都号等等。(7月11日 中国新闻网)

在笔者看来,冠名这样的举措,是铁路部门融入市场化竞争之中的一个“开源”之举,只不过类似于公交车内的车厢广告,动车组又是具有强大广告聚合效应的移动载体,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和商业规则,冠名行为本身无可非议。于乘客来说,不影响买票不影响坐车,加上铁路本身负债那么重,在不影响旅客权益的情况下,广开财路无可厚非。可就是这样一个面对市场竞争的反应,舆论偏偏将其与降低票价“绑架”。

一直以来,铁路部门总是被站在各种舆论的风口浪尖,持有“喇叭”的各方民众总是能找到让人大跌眼镜的切入点与方向,这一次也没有例外,铁路政企分离,市场主体属性日渐清晰,在物流市场的角逐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铁路与我们息息相关,给动车组冠名,在这个时刻,我们本该欣慰,该关心冠名这条路铁路如何走得更好。试想下,公车,飞机等其他交通工具上那么多广告,我们当初怎么没闹腾一番要求降低票价呢?对于新鲜事物的接纳程度,明理人都不该如此盲目。

如何冠名、应该冠什么名,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对铁路部门是场考验,如何找好市场与商业化之间的平衡点,民众们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建议,而不是人云亦云,不加思考地附和着强加绑架在铁路身上的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