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深处、豫晋交界的太焦线上,坐落着一个郑州铁路局管内唯一不通公路的四等小站——孔庄车站。在只有一趟慢车通向外界的车站里,54名铁路人践行着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艰苦不怕吃苦,安全即是奉献"的诺言,坚守于此。

孔庄车站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早已被世人所知。车站三面环山,一面临谷,这也给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车站的54名让人敬佩的铁路职工,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工作环境中依旧发扬不怕艰辛,不畏困苦的精神,保证了安全作业;正是这样一种爱岗敬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保证了铁路大动脉运输生产的顺利进行。孔庄车站的54名大山深处的“铁路英雄”,每天过着“白天看大山,晚上看星星”的生活,可是他们身上的这种新时期铁路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值得我们去学习。

车站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很多附近的老百姓都早早的迁了出去,但是这54名新时期的铁路人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车站作业包含了车务、电务、工务、供电等方面,这给54名职工带来的工作压力非同一般,但即使是再大的工作量,再艰苦的条件,我们敬爱的孔庄职工依旧默默驻守在这里,保证了孔庄车站这个“太焦线上的咽喉”安全生产30余年,这样的成绩和职工们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敬业爱岗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作为铁路人,孔庄车站的职工把铁路人身上“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用孔庄车站一位老职工的话来说“铁路养我一家子,我养铁路一辈子”。这平凡的话语,鼓舞人心却又让人更加感动。

平凡的职工,没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每天的日子单调乏味,很少有时间进城里逛一逛,有些老职工甚至从来没有下过山,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大山,这看起来平凡的生活,带给我们的却是不平凡的故事,没有业余生活,大家就自己找事情做,学业务,做笔记,不在车站浪费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没有领导的监督和制度的限制,但仍能保证作业的顺利进行,这是这些平凡的员工共同努力唱出的一支不平凡的赞歌。

相比孔庄车站,我们很多人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都好太多了,但往往我们还不知足,无法忍受孤独与寂寞,和这些“以山为伴,以苦为乐”的54名孔庄职工相比,我们应该去反思: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可以让这54名职工在这里坚守,坚守一种责任,坚守一种孤独?听完,看完一个个孔庄人的感人故事,自己明白了,正是一种铁路人的坚强、执着、责任感造就了中国铁路历史上一个让人尊敬的车站。

孔庄精神一直在继续,相信每一个孔庄人身上都流淌着这样一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铁路精神,这是一种传承,一种信仰,每一位铁路人都理应如此,为新时期的铁路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李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