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火车窗边,看到车窗外那些在铁路沿线忙碌的铁路工人,我又想起“孔庄精神”那几个报纸上的字,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我现在不就是身处“孔庄精神”之中?新时期的铁路精神在孔庄车站,也在这蜿蜒的群山之中,也在直通天际的铁道之上,也在这列车的一钉一铆之上。
孔庄车站位于太行山深处,三面环山,一面临谷,在“U”字型的曲线上。周围群山环绕,沟深岩陡,桥隧相连,地势复杂。车站所在的太焦线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小站日均接发列车154列,基本都是5000吨的大列。是郑州铁路局管内唯一不通公路的站区。这里山高谷深,桥隧相连,每一米线路、每一处设备、每一块危石都要靠驻守在这里的铁路人守护。虽然孔庄车站共有54名男职工,却担负着车务、工务、电务、供电、公安等车站的各个方面工作。为了清扫铁路线周围峭壁上的乱石,防止碎石坠入铁路线上,影响火车的正常运行,孔庄站还有独一无二的“扫山工”,他们每天攀附在陡峭的岩石壁上进行工作。就是这些朴素的铁路人,在条件艰苦的岗位上,用平凡工作的每一天,创造了安全生产50年的传奇。
我不知道自己在那样的环境下,能坚持工作多长时间,一时间想的越多,我就愈发敬佩孔庄站的铁路人。看着照片上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中,隐约透出一点白色楼墙的孔庄站,我感觉那就像是一座千年的古刹。清晨,机器的隐隐轰鸣是沁人心脾的晨钟,宣示着一天的开始。我好像看到了孔庄车站线路工区工长李泽亮,穿着神圣的黄色工作服,沿着轨道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但为保证钢轨平顺,提高线路养护质量,李工长必须跪在地上,用眼睛测量。如同虔诚的朝圣者,一步一跪地坚持着自己的工作,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之路。铁路上的接触网好像古寺前的风马旗,向过往的车辆阐释着安全的经文。列车通过时的汽笛声,如同庄严的法号声,向孔庄车站致敬。
我想象着夕阳余晖下的孔庄车站,一片金色的神圣与庄重,承载着历经风雨而沉淀下来的不朽精神,那就是每一个铁路人的精神殿堂。看着照片上那些可敬的职工们,洋溢着亲切朴实的笑容,似乎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困难。我敬佩这些不平凡的人,此时此刻孔庄车站让我如此神往。正是由于他们在艰苦的岗位平凡工作的每一天,保证了社会资源的正常运输。社会发展的活力中处处都有他们的汗水。是他们献出了宝贵的青春,服务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就是新世纪的铁路精神。
他们的笑容是如此的熟悉。我想起那是列车上列车员的亲切微笑,当他们为旅行疲惫的旅客服务;那是车站检道员的满意笑容,当他们对即将出站的列车检查结束;那也是车站售票员的欣慰笑容,当她们将车票放在急于出行的旅客手里。原来在我身边,到处都有孔庄铁路人的影子。正是有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我们的社会才变得如此的和谐美满。他们用平凡的双手,在平凡的岗位,平凡的每一天,坚持平凡地工作,却创造了一个一个的不平凡。(王浩忱)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