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经济之声《天下财经》一则关于高铁《空着可欣赏用》的新闻被各大网站推上了头条,文中就淡季高铁低上座率采访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梦恕时回应的一句“这样空着也好,就是大家可以做欣赏用”更是激起千层浪。那么,空着的高铁真的很空吗?

报道中列举的车次不具有代表性。文中以G105次列车为例,指出提前一天购票仍有大量余票现象。笔者发现G105次开车后的半小时内,有一趟G11次列车。两趟车比较来看,G105次是7:36始发13:21终到,共停靠9个车站,G11次8:00始发13:09终到,共停靠5个车站,由此可以看出,G105发车早但终到晚,G11次发车晚但终到反而早。通过了解G105和G11次的定员分别1015人和1005人,笔者于6月17日16:14在12306网站查询得知,18日余票分别为491张和285张,两者之差高达206张。如果旅客需要从北京到上海,同样的票价下,毫无疑问他会选择性价比较高的G11次。相反,由于G105次停站相对较多,旅客上下车频繁,全程的乘车人次却不一定会低。因此,报道中以G105次为例,来说明高铁上座率低是以点概面,不具有代表性,是混淆视听的片面之说。

高铁空座率与票价没有太大关系。经常乘坐高铁的旅客应该知道,一天时间里,早晚的高铁会相对较空,而中间的点就会较挤;一周里,双休日以及周一上午、周五下午的高铁会较挤,而平日的车次就会较空;一年里,节假日、旅游季、暑期等时期高铁会较挤,其他日子较空。这是为什么?因为客流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虽然铁路部门也根据这一规律增减车次,每年几次调图调整,但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变化,天气变化以及人们观念变化等随之变化的,铁路也不能因为某个时段客流少而停开列车,因为铁路一定程度上也有其社会公益的性质在。因此,要确保每趟高铁的100%的高上座率那是不可能的。笔者又以北京南——南京南为例,通过查询18日所有京沪线上的列车余票显示,G101次车票售罄,G11、G55、G31、G1、G13、G119、G15、G125、G59、G3均只有少量余票。由此可见,高铁空座率,价格因素不是主导因素。

或许最耿耿于怀的是与航空相比高铁商务座、一等座的折扣低和二等座的无折扣吧,终归焦点还是经济学里的价格。曾经有人将我国高铁票价水平折合成每百公里票价占人均月工资的比例,与法、德、日等高铁大国相比较,结果是我国的高铁票价是最低的。在笔者看来,铁路客运量不是买东西,便宜多买点、贵了则少买,假如没有出行计划,再便宜也不会去坐。我们能看到的是自铁路改革以来,无论是在客运服务质量还是在票价制定(价格浮动)上,都在不停地根据市场和旅客的需求做尝试,当然也在不断地改进,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是能真切感受到的。一个企业的发展进步需要督促,也需要鼓舞,假如一直刻意地聚焦在某一点上模糊视线,会不会违背了最初善意的意愿呢?

所以,对于空着的高铁我们不能片面的来看,每趟列车的最大价值体现就是有其相对需求的旅客,我们应该怀抱一颗平常心,带着一份惬意欣赏沿途的风景,放飞心灵去旅行,且坐且珍惜。(蔡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