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被人们视为繁华与贫瘠并存,物质与金钱繁盛的时代,我们谈责任和信仰,好像有那么些“不合时宜”。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能看到和敬仰它们,才显得更为难能可贵。 35年前,太焦铁路正式启用。今天,这条铁路已经成为我国第二条亿吨级煤运铁路线,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在这些“黑色金子”通过深长的桥隧和曲折的铁路线运往远方的时候,掩映在山石林木之中的一座小站和54名日夜守护在这里的铁路人便深深地扎根在这片偏远、艰苦的土地,日复一日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综合各报道)孔庄车站,建于1960年,地处太行之腹,至今不通公路。扼守着重要的煤运大通道,这座四等小站工作的艰苦程度与它的重要性亦成正比。17公里线路,12座桥梁、24组道岔,64条隧道和涵洞,曲线路段累计长度占全长90%,弯道多,坡度陡,线路复杂,列车对轨道的冲击大,加之地处太行山深处,山石易松动坠落,给铁路行车安全和线路养护带来极大的挑战。为了列车和线路安全,每一米线路、每一处设备、每一块危石都要靠驻守在这里的铁路人巡查、守护,艰苦程度超出想象。然而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几代铁路人坚守,需要怎样的执着和坚韧?有关孔庄的图片会让人有一种感动。这种感动,不仅仅是看到捅山工“绳捆索绑”从三十多米高的悬崖上吊下来清理危石时油然生出的钦佩感,也不仅仅是看到巡道工为测量轨道曲线弯下身子一步一“叩首”的心酸。这种感动,是那些皮肤黝黑的汉子面对工作的艰苦却还笑得真实坦荡,是他们不会用美丽的词汇标榜自己但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坚守”的真正内涵。把责任当良心,把保安全当信仰,守着大山,守着小站,守着铁道线,一干几十年。守土有责,又是怎样的一种担当。长久以来,我们的视野里总是充斥着种种不满和抱怨,一票难求、贫富不均、文化冲突、社会冷漠。当我们的眼睛被这些词汇占满,不愿看和想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和社会因素,不愿知道和了解矛盾的更多面,恐怕就会浮于表面,人云亦云,丧失客观思考的能力,成为我们曾经所鄙夷的那样一种人。就像长久以来我们总是对铁路等交通部门怀有不满,很多时候却也未能试着了解和理性地思考,不知道在列车运行、飞机起飞的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多少付出和多少故事。“安全优质,兴路强国”,被频频提及的新时期铁路精神,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也只是一个口号,但在看过孔庄人坚守的故事之后,有理由相信,还有不计其数不为人知的“孔庄”和“孔庄人”在我们的视野之外,为这样一个目标默默工作,成为一种责任和信仰。在物质繁盛的今天,其实我们从不缺金钱,也不缺时间,缺少的正是责任和信仰。(李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