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路总公司涉足房地产行业的政策,社会各界莫衷一是,《华夏时报》近日刊登了一片题为《铁总从事房地产是门好生意吗?》的文章,作者对铁总从事房地产的政策看衰,对该政策给予了全盘的否定,认为扭转铁路盈利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压缩铁路建设规模。虽然具体政策尚未公布,但该篇文章的观点不乏片面之词,对铁路行业也缺乏系统的了解,观点不免偏颇。
铁路总公司的负债率,一直广受关注,各类专家也给出了诸多的应对政策,亦如该文作者所提出的,压缩铁路建设规模也能降低铁总的负债率。但许多人在献计献策的时候忽略了铁路总公司的属性,铁路总公司为国企而非私企和外企,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是国企的第一出发点,铁总作为国企其任何决策都得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根本,有时为了顾全大局,就必须牺牲自身的利益。居高不下的负债率可以看出铁总是“差钱”的,但面对改善民生,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拉动中西部地区建设等问题时,铁总却表现出“不差钱”的气魄,这是民企和外企所不具备的素质,“钱”本位与“民”本位的差距一目了然。
铁路总公司的“民”本位同样体现在低票价上,作为公共交通,铁路必须要承担一本分旅客运输成本。这点跟地铁一样,旅客的发送量越大,企业承当的成本就越大,北京市研究提高地铁票价也是因为难以承受日益提高的运营压力。足见,公共交通不是缺乏“造血”功能,而是一直在发挥“输血”职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味的“输血”再庞大的公司也难以支撑,因此可以将铁总涉足房地产行业视为企业改革谋求新发展的一项措施。一个以运输为主营的企业跨行房地产行业,看似是个门外汉,实则不然,早在铁道部时期,铁路就有自己的房产系统单位,负责职工的住房问题,通过几十年的积累,铁路在房产开发和物业保障等方面的经验甚至好过许多专业的房地产公司,过去是政策上不允许,现在有了政策的支持,铁总完全有能力大展拳脚。
从房地产行业的总体发展来看,确实存在一、二、三线城市的差异,但这些城市却有一个共同点,围绕火车站附近多是繁华和热闹的地方,也是地价较高的地区,火车一响黄金万并非只是一句空话,可见铁路和发地产行业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房地产业投资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需要对所投资地段的发展进行评估,所以房地产行业十分关注国家政策的走向。铁总涉足房地产业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了解自身运输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铁总能掌握旅客的流动方向,预测出地产发展的潜力,从而规避风险,这种优势将具有决定胜败的作用。别的企业需要跟着铁路的运输发展走,铁总可以伴着自身的脚步走,掌握先机自然手握主动。
用铁路建设推动地产发展,用地产发展辅助铁路建设,两种功能可以相辅相成,铁总从事房地产难道不能成为一门好生意吗?(金灶沐)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