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凌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CRH2-061C抵达乌鲁木齐,随后将开展联调联试工作。这标志着新疆高铁进入了工程建设的收尾阶段,年底将开通运营。建成后乌鲁木齐到兰州将实现客运全程高铁,两地旅行时间由原来的20小时缩短至8小时。(5月14日 凤凰网)
对于“和谐号”检测列车进疆,有人曾做出如下生动比喻:就好比刘翔这样的体育明星,“和谐号”动车进疆只是准备“热身”试跑,就已引发无数粉丝尖叫。这并不难理解,今年我国开通超过7000公里的新铁路,近九成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进疆的“和谐号”,更让民众看到西部铁路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普惠民生的美好愿景。
“和谐号”进疆,对加快西部经济建设的步伐无疑是巨大利好消息。众所周知,我国西部富有石油、天然气等珍贵资源,但薄弱的铁路网制约了资源的输入和输出,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瓶颈。加大对西部铁路建设投资,为西部建立起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极为重要。铁路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可以增加钢铁、水泥等建材市场发展,激活西部大型装备制造业生产活力,同时又能很好地原地消化剩余产能。而且,高铁相比普通铁路,其更快的速度,对沿线以及站点的经济拉动,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城市门户形象的推动作用,将更为突出。可以说,高铁这个黄金“标签”,让西部地区与之相关联的行业遇见到未来发展的无数可能。
新疆高铁不仅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福祉,还具有重大的民族意义。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聚在西部,虽然近些年各民族经济文化在不断推行的民族政策下取得长足发展,但交通不便始终是一块制约短板,或者说是绊脚石。铁路总公司通过不断深化铁路投融资改革,打造了西部铁路建设和高铁建设这条快速通道,将带动少数民族发展,从而成为西部经济文化发展的助推剂。
建设进疆高铁线路,还将拉近地域间距离,完善国家铁路网络。“十二五”中长期铁路规划明确提出西部铁路网要完成5万公里的目标,其中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作为新疆高铁建设的重头戏,对于缩短地域距离,优化中西部地区的运输结构,扩大中西部地区乃至整个社会路网的运输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成通车后,从兰州、西宁到乌鲁木齐的用时将压缩至一半以上,东部沿海省份人员来往,将告别60余小时“路途恐惧”,时间成本大大提高。未来,西部省区还可通过高铁线,连接北京与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形成的“8小时交通圈”,从而进入高铁版图,真正实现“两地千里一日还,朝发夕至省市间”。至时,新疆这块全国距离海洋最远的广袤土地将不再遥远,而全国铁路网也将形成东中西部共享交通红利的局面。
随着高铁的向西延伸,还将影响沿线经济活动地点、出口市场以及物流方向的变化,或将形成“高铁版”丝绸之路。以乌鲁木齐为代表的西部城市将形成一个交通走廊或经济走廊,促使市场更加集中。中东部的加工制造等产业可循着这条划时代意义的高铁,向西延伸,国内各地的产品也可以通过新疆的地缘优势,辐射周边国家乃至欧洲,这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十分契合,应运而生的“高铁版”丝绸之路,不仅能带动沿线周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还可扩大中国经济的影响范围,形成以自我为核心的欧亚大陆经济圈。
如此看来,“和谐号”进疆对地域经济、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确实能够引来众多粉丝尖叫,接下来,西部地区将如何在铁路建设投资大潮中掌好舵,与民众共享铁路建设带来的发展红利,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