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公民的维权意识在不断提升,往往会在一些关注度不高的社会问题上引发新的舆论。有些人或媒体也会利用这些矛盾,通过刻意放大的手段,达到吸引眼球目的,导致带来更多的不良影响。这种倾向,从最近一条热帖中明显感受到:

一位北京的程律师和其助理在2014年4月28日早七点从北京乘高铁G101去上海途中,遭遇一名身穿警服、肩戴执法记录仪全程摄像、手持身份证电子检查仪的年轻男乘警查验身份证。查到程律师时,被程律师以“无法律依据查验”为由拒绝提供身份证,并被投诉“玷污法律和侮辱公民”,从而引起了双方一系列的口角与争执,最后以乘警中止进行身份证查验和律师要对铁路分局提起行政诉讼结束。

若真如帖中所述,此乘警在争执中态度不妥,甚至要动用强硬手段查验该律师身份证,且这种态度与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确实应当想程律师赔礼道歉,并受到严惩。但笔者认为,在当前网络舆论复杂多样性的环境下,社会公众还是要理性的看待这件事情,了解事件真相,不能先入为主的进行站队批判。

火车上查验身份证是多年来的安检手段,我们长期乘坐火车的都遇到过,也理解支持。凭心而论,这是因为现在的百姓更希望安全出行,期盼公共场所安全稳定,在安全面前,我们宁愿多一点麻烦。帖子反映的乘警与个人维权的冲突,应是一件个案。按贴中所述,查验身份证的乘警并没有对每一位旅客都态度恶劣,很可能是因他们两人的争执比较激烈,加上对自身情绪控制不好,才一气之下表露出偏激的态度。争执的冲突、脾气差的人,在各行各业中都会碰到,但无论如何,一个乘警在一件个案的执法态度,不能代表其他全部执法者的行为。

法律虽没有明文规定乘警是否有权对旅客进行身份证查验,但火车每天承载着巨大的客运流动,难免会有不法分子混入其中。查验身份证的行为,是铁路的安保与维稳措施,以确保旅客的行车安全。若个别当事人觉有不妥,可据理拒绝,但不应鼓吹这是“恶意玷污法律和侮辱公民”的行为,引发舆论发酵。试想,哪个乘警不想舒服的坐着,何必劳累于每个车厢、每个旅客?那是为旅客安全着想,不是想去“侮辱”所有乘车旅客。所以这位知法懂法的律师,虽然是在维权,却有些得理不饶人和喧哗取宠。

现在无论是选择交通工具,还是出行公共场所,人们都会倾向于“安全”,而不是减少一点点的麻烦。少数人因为一点点的麻烦就小题大做,甚至还要去过分放大和宣扬这种极端个案的意义,不管事实本身如何,动不动就上升到两个群体对立的层面,试问社会的安全稳定与和谐怎能不受到影响,也与大众所期待的维稳生活背道而驰。

这起个案事件,牵涉着不仅是个人问题和制度问题,更多的是舆论渲染和夸大。如果因此引申出在交通工具上被查验身份证就是对个人的侮辱,那么警察大可赔礼道歉后甩手不管,可旅客的旅途安全又谈何保证?若进一步激起群众对警察查身份证的维权热,那日后在许多法外的区间安全行为将受到巨大阻碍,变相成为流窜犯和通缉犯躲避追捕的温床,最终受损的肯定是老百姓。

现实中,我们要注意极端个案和普遍矛盾的区别,不要被放大和渲染的舆论误导自己,不能让极端个案形成笼罩人们心头的一片阴霾,不应丧失理性的产生对抗、戒备的心理。我国的法律制度一直在不断完善,执法的盲点也终将会获得一个合理解决。在此之前,更多的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深思熟虑,给予理解。社会的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总是在维护着大家,切勿乱给极端个案贴上“违法执法”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