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月1日宣布,正在建设的准池铁路开通运营后,货物运价将实行市场调节,由铁路运输企业与用户、投资方协商确定具体运价水平。这是我国首次放开铁路运输价格。(中研网4月2日)
“货运运价由运输企业、投资方和用户三方协商确定”,这个近乎天方夜谭的消息昨日通过国家发改委之口传出来,着实让人吃惊不小。长期以来,尽管铁路市场化运营的呼声一直居高不下,企业对铁路铁板一块式的货运运价一直抱怨不断,大家也都盼着早日打破运价定价的坚冰,但真的打破了,却又感到有点无所适从,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吧!
一直以来,我国铁路货运定价采取成本加成方式,在2012年以前历次的提价与能源、材料等成本上升同步,单次幅度较小,提价频次稳定。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上调运价,彻底改变过去由成本驱动的定价规则,逐步确定为与公路合理比价的定价规则,这实际上是为铁路货运市场化定价铺路。
改革前,运价由有关部门在适当时期进行一次性调价,不仅周期长,而且确定后很难变动。这种运价形成机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长期以来铁路总体运能远不能满足客货运需求,铁路运输供不应求得不到根本解决。在总体运能不足的情况下,铁路运输优先满足客运需求。在客运需求高峰时期,特别是在春运期间,铁路货运周转量达到低谷。随着高铁成网、运力释放及大宗运输增速放缓,运力不足的刚性制约因素将逐步减少,铁路运价市场化条件逐步成熟。
对于此次改革,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怀相表示,这对提高铁路货运公司管理水平,绝对是好事。“以往,铁路运输公司若经营状况不好可以找借口说是因为价格管制。现在价格放开,再经营不好就是企业管理问题。”
“准池模式”的推出对铁路部门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压力,好处在于一直想要的货运运价定价权终于到手了,压力在于经营的责任更重了,尤其是背负3万亿元的巨额负债,只有扭亏增盈的理由,没有继续亏损的借口。
“准池”模式的推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的具体体现。实施后,将对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促进铁路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此,笔者借用一句流行话寄语铁路总公司:抓住这次机遇,且行且珍惜!(谢晓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