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9时50分,5名少数民族旅客在乌鲁木齐站6号窗口前有序排队购票,窗口上方写着“双语购票窗口”的提示语。维吾尔族售票员买买提江·库尔班热情地为前来的买票的旅客服务。6号窗口是今年春运乌鲁木齐站为汉语不太流利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旅客专门设立的双语窗口。买买提江·库尔班今年39岁,他在售票的同时,还积极做好旅客的出行“参谋”。(3月15日人民铁道报)
看到这则消息后,笔者不禁又想起了今年春运时的一个场景:在上海铁路局嘉兴站红船雷锋服务站,工作人员张娜和一名旅客用手语交流,她面对聋哑旅客始终面对微笑,引来不少路过的旅客驻足赞美。
细微之举辉映铁路服务真情。在如此繁忙的春运,乌鲁木齐站和嘉兴站能够以双语、手语等与时俱进的服务方式,设身处地地急旅客之所急,想旅客之所想,极为难能可贵。熟悉的语言交流方式,热情而周到的服务态度,瞬间消除旅客因语言障碍所积聚心头的焦虑与不安。很少有人会为缺少此等服务而斥责铁路,却有太多的人因增设这样的服务而赞美铁路。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铁路做不到的。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春运时,各铁路局都相应加开临客来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某客运站的铁路工作人员为了熟记上百条列车时刻表以便能够准确、迅速的回答旅客询问,特将列车时刻表缩印,并粘贴在工作帽的里面。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会摘下帽子,迅速看上两眼,默记心中。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引起了一个记者的关注,进而感染了一大批人。
人们总说,细节决定成败。在铁路人的身上,笔者更能品出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就像1.01决不等于0.99一样,久而久之,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些细节,就如铁路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一次次挖掘出来的0.01一样,成就铁路之花常开不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