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看到铁路各级组织在下达各项工作的要求中,出现“深度调研”和“深度分析”的字眼,令笔者也深感振奋!笔者认为,“深度调研”与“深度分析”,是一种务实求效的工作作风,是真正想要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对党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要求的进一步落实和具体行动。

完善安全风险卡控机制需要深查隐患。去年以来,铁路各级部门都建立了安全“问题库”,并限期解决,围绕“问题库”的解决,开展了多次的安全反查,像剥笋一样,把安全隐患反映出来的问题,一层层地深化到干部的管理作风上,把管理作为最大的风险源来抓,进行深度的分析和调研,从而把工作越抓越实,越探越深,越抓越深入。

春运常态化需要深探机制。春运常态化的目的,就是要巩固春运成果,把春运中好的做法和好的作风机制化、制度化。2014年春运,铁路各级组织围绕“三个出行”的主题,在提高服务质量上涌现出许多亮点,比如网络售票、微信亲民、电子支付、客货并进、红眼列车、高铁成网等等,和全体铁路员工展现出的“一切为了旅客,一切为了客户”的宗旨意识,以及深化改革的决心。春运期间的这些成果,是通过高度的动员和组织实现的。而如果要吧这样的高度组织常态化,也需要一种有深度的、定性定责的和闭环管理的机制来进行保障。而这样的深度机制,难道不正是铁路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铁路市场化改革需要深入市场和深度调研。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通过深度的自我分析,和对市场的深入调研,找到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在机制上和服务产品等方面与市场不适应的地方,找到市场的G点所在,在深度上找到势点和市场制高点,才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深度调研和深度分析的方法,其实就是让自己与群众联系的更紧密一些,把实际情况摸的再清晰一些。其实就是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反映群众的心声,找到和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为铁路这样的“深度调研”和“深度分析”工作方法的“深入落实”,而深感幸甚!(评论员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