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谈及到春运,似乎在公众眼里,它就是铁路的事儿。
但据有关消息称,国家发改委预测2013年春运将达34亿多人次,而铁路目前加上站票的运力也仅为2个多亿。
显而易见,如果我们把春运重担仅放在铁路一家之肩,那运力永远是不足的。
运输市场除了铁路,还有公路、空路、水路等多种交通工具,运输市场特别是春运运输市场30多个亿的人流,铁路最多撑死也只有2个多亿的运能,占市场份额还不到10%;所以把春运特别的固定在铁路上,那无形是对铁路附加的一种超范围要求。
有人说铁路购票形成了不公平。如果铁路部门不提供网络、电话等购票方式,回到原始状态全部窗口统一购票,那么我们大家还能心甘情愿在寒风里排上一天或更多天数来买票吗?那时候,人们又开始在叫嚣,铁路为何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
如果说铁路站票全价突显了铁路的“垄断”思想,上升到权利的不公平。可仔细想想,是这个理吗?站或坐,目的都是回家,铁路能够卖站票,并实行全价制,其过程也不是全无道理,毕竟作为一种大众交通工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让大伙走得了、回得了家才是硬道理。为了民众能够回家团聚,作为外人的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到铁路职工整整四十天都奔波于铁道线上,没有团聚没有亲情,尽管如此,人手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站票半价的话,其中延伸出来的清查座位、站与坐的乘客区分、中途清理等等一系列因此而产生的工作量,谁来承担?倒不是说不要解决,但这与目前中国春运现状一样,解决好需要一个过程。
时下,铁路部门可以说已经是竭尽了全力,在改善运输条件及能力方面投入巨大,而实名制、网络售票的实行,不仅拓展了购票渠道,也有效阻断了黄牛党的猖獗,使百姓获得票源的公平性得到保障,这点无庸置疑。
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时期,铁路独旗难扛春运回家之大义,毕竟春运回家难其实是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性问题,它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当全社会参与进来,集纵思、重落实,以点变达量变,春运难题、春运瓶颈或许就能得到“质”的解决。(邵旭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