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前去广东打工的李明在贵阳火车站买完票,安心地坐到候车大厅。“现在售票窗口多,还有很多自动售票机,很方便。”

55年历史的贵阳火车站,经过2013年共投入4000万元的升级改造,焕然一新。候车厅内,每个候车室都设置老、幼、病、残、孕重点旅客专用候车座椅,还专门为妈妈们设置了哺乳室。大厅里随时有党员服务队、春运青年志愿者为旅客提供咨询、引导、帮困解难等爱心服务。《人民日报》。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出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火车作为春运期间人们回家首选交通工具发挥着它重要的作用。而候车室也就成为人们通往回家之路的第一个“小家”。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这个小家可不是那么温馨整洁,客观的讲候车室的人素质有高有低,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不高,主观来讲由于当时铁路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能够提供的服务有限还有落后的服务理念造成的。如买票窗口少人们通宵排队买票,候车室冬天如冰箱,夏天如桑拿。人们谈及春运回家是感叹是无奈。过去终究会过去,再回头看看现在铁路部门对候车环境改善的速度堪比动车。宽敞明亮的候车室,24小时中央空调,壁挂大电视,整洁的地板,无骨框架的站台,到处透漏着现代化气息。人们从买票开始,多窗口多渠道,电话订票,网上订票,自助取票。可谓是方便快捷。还开设“爱心家园”、温馨母婴候车区,并将哺乳室设置由省会大站拓展至所有一等及以上客站。为方便残障人士出行。加快无障碍客车配属和无障碍设施改造,全部编挂上线,方便残疾旅客出行。同时,在候车大厅内开设有小饭桌小超市。出售旅行食品、地方特产、书籍等旅行常用物品,并提供针对老百姓消费的商品,方便旅客。对春运回家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温馨的港湾,人们不再感叹和无奈,反而更多的是温馨和舒适。相信未来铁路创造的出行环境会越来越好,营造出家的氛围,让它成为人们回家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