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晚已顺利落幕,虽有冯小刚坐镇,但一样逃不出被骂的命运。同时作为国人另一年度大戏的春运也已过半,其命运与春晚一样——被骂的体无完肤。笔者不禁要问,为什么两个年度大戏的命运会如此的不尽相同,是什么造就了逢年必骂的“传统”。与其说是工作不到位,不如说是众口难调来的贴切。

常听一句话,“春晚年年骂,年年办。办了被骂,不办更被骂,一年比一年难办。”为了要摆脱骂名,马年春晚央视更是邀到冯小刚执导,但即便如此,随着春晚的结束,骂声就像零点的钟声一样如期而至。对此冯导无奈表示,导春晚“这事儿很凶险,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接烫手山芋,我知道不管闹成什么样都是挨骂,现在不是众口称颂的年代,挨骂是正常待遇,我做好了准备。我导春晚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我自己导演了几部电影,已经名利双收了,导演春晚不是追名逐利,是回馈观众对电影的支持。我这是做义工,我很荣幸,会尽力而为。我就不感谢领导了,顶着骂名干这事领导应该感谢我。”是啊,面对每年的必骂连冯导都已见惯不怪了。

而另一边“春运”的日子似乎比冯导更难过。之余“春运”,它不同于通过电视感受的3D试听大戏春晚”,更多的则是国人身处其中、切身体会的4D旅途大戏,而其每年必骂的主题也不外乎车票难买,归途艰难等老问题。总之嬉笑怒骂,道不尽春运滋味。

买票难难在火车票,中国地缘辽阔,春节回家路途遥远,飞机对于许多人相对奢侈,公路对于长途又稍显无力,火车则自然而然成为大多数身在异乡人的首选。面对明显的供小于求,想来拥挤是必须的,站票也是不错的,有座票那是比较幸运的,有卧铺的更是应该惬意享受的。可能是铁轨悠长,列车的那头有着魂牵梦绕的家,因此在通过订票的艰难,挤车的艰辛之后,面对春运的种种无奈,往往国人选择一骂了之。而骂过之后,却很少有人关注铁路的无奈。其实,平心而论,“铁老大”近年来为缓解火车票的供需矛盾,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姑且不论近些年来铁路建设增加了多少里程,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单就购票流程及形式上来看,铁道部就已经较以前进步了许多。以去年为例,许多人抱怨网上购票无第三方支付较麻烦,于是乎今年网络售票可以用支付宝支付,方便了用惯“淘宝”的人。而后,不少网友吐槽抢票软件的大范围运用造成买票插队严重,铁路部门又通过专技术人员对网站进行改进,以帮助旅客正常购票,虽然效果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认“铁老大”一直在努力。

春运与春晚是中国特色下产生的两个“孩子”,一个不顾千辛万苦,毅然将国人送回家;一个不顾亿万毁誉,坚持把欢乐传天下。面对每年的必骂,笔者希望大家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也许你会发现它们的不易、它们的美!(程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