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铁路凑出更强、更响“好声音”

 

   本报1月19日讯(记者邓晶琎通讯员石磊刘华生)“以前镇上没有火车票代售点,买票要坐3个多小时的车去市里。现在出门就是火车票代售点,特别方便。”今天上午,益阳市安化县东平镇的村民车建仁,来到益阳火车站设在镇上的代售点。不到2分钟,他就买到了2月4日前往广州的K9077次硬座车票。(2014年1月20日10:6

来源:湖南日报)

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铁路春运的“攻势”似乎更“猛”了,大到春运首日,考虑所有人出行的“中国铁路”新媒体平台“利器”的推出,小到在村民们家门口摆摊设点卖票。铁路这种围绕春运大小“统吃”,远近结合之做法在笔者看来,值得肯定。

的确,很多交通行业商家们的眼光大都盯上火车站、大专院校等人口集中的城市、乡镇,而铁路这种为真正落实“方便出行”而采取城市“包围”农村的做法,在笔者看来还是鲜有耳闻。

细细想来也是,现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他们不熟悉互联网、电话订票,较依赖于传统的购票方式。很多务工人员前往人口密集的乡镇或到火车站排队买票,既耗费时间精力,又增加了车站窗口售票压力。为解决这些务工人员“买票难”问题,为了偏远乡镇的外出务工者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地买到火车票。铁路采取了将火车票代售点直接开到村民家门口的做法值得一赞。正如村民车建仁所说:“以前镇上没有火车票代售点,买票要坐3个多小时的车去市里。现在出门就是火车票代售点,特别方便。”

年年话春运,春运话不完。有老百姓“今年车票不难买”的好声音,也有草民“春运抢票堪比唐僧西天取经”的无奈。“一票难求”问题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仅靠铁路一家是不可能解决的,春运需要全社会的合力,但要说安全、方便、温馨出行,我们是有目共睹,大量新线在年前投入运营、5人自组团购票、自动售票机进校园、加开临客,增加车次……,这些举措将春运旅客安全、方便、温馨出行成为现实。

现在去各大火车站随处可见“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横幅,这是铁路改制铁总公司后,铁路围绕春运自我加压提出的总体奋斗目标。在这个和谐的春运,我们期盼铁路能出台更多惠民、利民新举措,能凑出更强、更响“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