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16日开始,2014年的春运工作已经在全国拉开了帷幕,不论是铁路、公路、航空还是水运,从那一天起,都进入了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在这40天的时间里,全国运输战线的无数员工都将放弃休息、放弃家人,一切以旅客为出发点,努力完成这个人类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人口大迁移。

   但是,在春运的号角还未吹响之时,一场关于春运的舆论大战便已经进行的硝烟弥漫,在这场大战中一直处于“炮火”前沿的,毫无疑问的是铁路部门。不过,对于铁路部门备受社会关注,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现今的社会发展条件下,外出旅行首选的就是铁路,可以说,无论在什么时期,不管是春运还是暑运,又或是黄金周,铁路部门总是在其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

   铁路部门备受指责,无非就是围绕着票难买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其他的种种不理解、不满意,其实都是因为这个问题无法完美解决而衍生的,但让我们用理解的目光和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个问题并不是铁路部门的错。首先,一票难求只是每年在春运的时候才被大家提起,这就说明了铁路部门的运输能力是能够满足日常的运输需求的,而春运这个在一定时间段内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大迁移的大背景下,我想,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让我们想想,春运40天,约36亿人次的运输量,就按50%的人群要选择铁路来计算也有18亿人次左右,铁路部门不到3亿人次的运能显的是那么的微不足道,面对这种情况,铁路部门还在不停的加开临客,停开货车为客车让行,就是为了能够最大密度的开行客车,让更多的人能够坐上车,能够回到家。

   春运进行了这么多年,铁路也建设了这么多年,从以前的绿皮车到现在的动车、高铁,从以前彻夜排队买票,到现在手指一动车票到手,从以前的“生冷硬”到现在的热情服务,从以前的“铁老大”到现在的“店小二”,从以前的“坐等客上门”到现在的“主动出击求发展”,铁路部门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一直注意收集着旅客、货主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并从这些意见中找出自己的缺点,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虽然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但对于规模这么庞大的企业来说,这些年的进步真的可以说是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改革的路上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存在了多少问题,而在于改正问题的态度,既然铁路部门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踏踏实实的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收回那些挑剔的目光,给他们一些赞许,一丝鼓励,给他们一份信心,让他们能够昂首阔步,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