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通知称,对旅客运输票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国内航线,均取消票价下浮幅度限制。

自民航局和发改委发布该通知后,机票打折无下限以及下一步的民航改革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不少媒体称:由于2004年出台的限价措施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取消折扣下限是无关痛痒,没有现实意义。

民航局和发改委曾于2004年规定机票打折下浮不得超过45%,可每到航空淡季,民众还是能通过各种购票渠道买到2-3折的低价票,限价措施形同虚设已成为业内不争的事实。如今政府取消机票打折下限,似乎是面对机票打折现状所作出的“无奈之举”,更有几分对市场“妥协”的味道,然而这种“妥协”,恰恰反映出市场化潮流的不可阻挡,用行政手段管理价格,难以起到实际的管控效果。只有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才能使市场作用充分发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活力。

取消机票打折下限,是将票价的决定权还给航空公司,还给市场。各大航空公司今后将通过市场的需求各显神通,形成更为自主的折扣竞争,使广大消费者能享受到充分市场竞争所带来的价廉物美的航空运输服务。

同时,充分竞争后形成的民航票价机制,还能提高民航业的外部竞争力,进而激活整个大交通市场。例如现在民航最大的竞争对手——高速铁路,虽然今年我国高铁也在部分线路开展打折促销,但打折力度和所针对的座次都很有限,面对民航取消打折下限的竞争势态,高铁不会无动于衷,定会积极参与竞争,不排除还会刺激公路、水运调整票价。当整个交通市场各行业都行动起来的时候,无疑是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充分的市场选择机会和更多的实惠。

当然,不论是民航、高铁还是其他国有或民营企业,靠降低价格都只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方面,要想在市场化潮流中站稳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还需要企业在资源配置、运行方式、管理制度、服务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下功夫,激发自主竞争活力,最终形成良性、健康的市场竞争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