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日前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文章称赞中国的高铁项目,说道:“我在中国乘坐高铁的经历中有很多令人吃惊的事情,它的速度超过有史以来最快的玛莎拉蒂汽车,它极速穿行在农田、高山和新生的城市之间,它的噪音和震颤几乎和猫咪喘息的声音一样微乎其微。”

中国高铁此次获得外籍“名嘴”高度评价,让中国高铁再次扬名国际舞台。自“7·23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以来,令外界对中国高铁技术产生了“信任危机”,使刚刚起步的中国高铁遭受了重创,但同时也正在起步的中国高铁带来足够深刻经验教训,这种经验教训使得中国高铁建设和后期安全保障工程得到一次血的洗礼。通过近三年的严格执行建设工期、增加联调联试时间、施行安全风险控制等一系列举措,使中国高铁了安全可靠性稳步提高,中国高铁的安全性、先进性、可靠性得到充分展现,每天数千列高铁穿行神州大地,运送逾150万名旅客往来东西南北。中国高铁的快速、便捷、舒适也再次赢得外界对中国高铁的充分信任和高度赞扬。

随着我国第一条连接海峡西岸和中部内陆腹地的快速铁路——向莆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突破一万公里,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45%,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运载人次最多、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这也成为中国与他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外交流的重要“底气”,其重要性已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近几个月我国国家领导人在与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领导人会谈时,向这些国家介绍中国高铁在建情况和安全运行情况,受到他国领导的青睐。现在的中国高铁作为中国外交的亮丽的名片,其重要意义已突显,因为高铁的出口,不仅能够加强与他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参与到海外高铁项目建设,并将通过项目建设经验的积累,进一步提升中国高铁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并进一步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 

自2007年动车组首次在我国投入运营至今,全国铁路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已突破15亿人次,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占全国铁路旅客发送总量的占比已由2007年的不足5%增长到目前的近27%。预计到“十二五”末,中国高铁里程将达1.8万公里左右,包括时速200—250公里的高速铁路1.13万公里,时速300—350公里的高速铁路0.67万公里,基本覆盖我国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作为交通运输行业革命性的运输工具,中国高铁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交通运输格局,开创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高速铁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要想富先修路”,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当地的交通发达程度是密切相关的。中国高铁发展的强劲势头,带动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给区域经济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推动了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并加强了区域间的流动速率、拓展了空间概念,更是加强了区域内的联系,加速了同城化进程,高铁逐步成网,更促进了区域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国际经济圈交流还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高铁都将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高铁也将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站在历史的高位。